用藝術滋養我們的心靈 揭開名畫中的“秘密”
用藝術滋養我們的心靈 揭開名畫中的“秘密”
用藝術滋養我們的心靈 揭開名畫中的“秘密”
時間:2006-12-06 14:53:00 來源: 新華網
收藏
>用藝術滋養我們的心靈 揭開名畫中的“秘密”
 |
 |
藝術這兩個字很難寫,但是欣賞藝術其實很簡單。如果我們在欣賞世界經典名畫時,不談冗長的美術史脈絡,不談風格、流派,只是欣賞美麗的圖畫,說說畫里的故事,諸如蒙娜麗莎為什么微笑?拿破侖騎的是馬還是驢?夏加爾的左手為什么有七個手指頭,等等,那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藝術里的秘密》告訴我們。只要抱著平常心去欣賞藝術,那一定會發現其中越來越多的樂趣。藝術可以滋養我們的心靈,豐富人類的生命。
英雄
法國大革命在法國是一段關鍵性的歷史,就如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一樣重要。當時的拿破侖當上執政者,進行修憲、更改幣制,后來自己又當皇帝,最后因兵敗滑鐵盧而結束傳奇的一生,這一切盡在畫家大衛的筆下呈現。大衛是拿破侖熱烈的崇拜者,拿破侖掌政之后,大衛順理成章地成為御用畫家,他就像一個用繪畫記錄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史官。
大衛十幾歲就進入皇家藝術學院就讀,當時法國流行的是浮華的洛可可風格,大衛卻覺得那種貴族氣的作品一味取巧,完全沒有靈魂。經過好幾年努力,他才拿到羅馬大獎,這是國家頒發的獎學金,贊助優秀的藝術家到意大利臨摹古典的美術作品。大衛從意大利回來以后更傾心于希臘羅馬時期的英雄式主題,加上法國進入大革命的紛亂期,人民唾棄腐敗的洛可可裝飾文化,讓大衛有機會以新古典主義感動人心。
大衛最有名的《馬拉之死》也是革命期的故事。馬拉是位熱愛自由的醫生,也是當時站出來鼓吹自由民主的精神領袖,他在家里的浴缸里被一名狂熱女性刺殺身亡。大衛用生動精彩的筆觸畫下這位壯志未酬的革命烈士,讓觀畫者無不為之動容。
1797年大衛認識了拿破侖,當時拿破侖才27歲,就已經率領軍隊遠征意大利,同時打敗反對法國大革命的奧地利,帶回可觀的金銀財寶,剛好替財政窘困的法國政府解危。大衛見到身材短小的拿破侖,卻覺得見到心目中的真正的大英雄,于是立刻動筆作畫。現實生活中的拿破侖其實是騎著破驢,率領的軍隊也是衣衫襤褸,但是大衛把拿破侖畫得虎虎生風,華服駿馬,這是大衛心目中的拿破侖,一個所向無敵的真英雄。
大衛受托畫下拿破侖加冕稱帝的畫面,他選擇約瑟芬加冠封后的情景作畫,拿破侖站在這幅畫前久久不語,內心深受感動。大衛幾乎畫出典禮的每個細節,連一些當天沒有參加的貴賓,例如拿破侖的母親和紅衣主教等,都被大衛善意地安排在畫面的貴賓席,這當然讓醉心皇帝夢的拿破侖龍顏大悅,要求大衛繼續畫其他記錄輝煌帝國的歷史畫,于是大衛成了有權又有錢的藝術家。
不過政局是多變的,人生未嘗不是如此。畫中稱后的約瑟芬后來因為久婚不孕被拿破侖休掉。拿破侖另娶奧地利公主生兒育女。戰無不克的拿破侖后來在俄國失利,幾次絕地大反攻還是功敗垂成,滑鐵盧一役讓他從此失去舞臺,也讓大衛從藝術的云端摔了下來。
大衛被新的波旁王朝排擠,朋友雖然想居中斡旋,卻被大衛婉拒。他自愿接受驅逐,搬離法國到比利時定居。大衛也拒絕其他國家的邀約禮聘,無心東山再起。晚年大衛以看戲、作畫自娛,最后在比利時病逝。他雖然客死異鄉,未能回歸從小生長的法國國土,但是他英雄史詩般的作品,他筆下的拿破侖英姿,卻早已深深地刻在法國人的心中,成為法國歷史的一部分了。
快樂地跳舞
雷諾阿是19世紀法國印象派的成員之一,他和莫奈是好朋友,兩人常常一起去戶外寫生。不過莫奈擅長畫風景、水面,雷諾阿卻更擅長畫人物、風俗民情,尤其喜歡畫翩翩起舞的群眾,舞蹈最能表現人群動感歡樂的氣氛。
雷諾阿的父母是裁縫師,他小時候家境不甚寬裕,十幾歲就到陶瓷工廠當彩繪工人,晚上才能到夜間部旁聽繪畫課,一直到20歲存夠了錢,終于進入畫室正式地拜師學畫,同時也在畫室的學習期間認識了莫奈、希斯里等志同道合的朋友。
雷諾阿最有名的舞會作品就是《煎餅磨坊舞會》。煎餅磨坊并不是西餅面包店,而是巴黎蒙馬特區一家很受歡迎的舞廳夜總會,而煎餅是這家舞廳最有名的招牌點心。假日午后,煎餅磨坊會在花園舉辦露天舞會,平日辛勤工作的巴黎工人很喜歡來這里跳舞放松,一些像雷諾阿的窮畫家也喜歡來這里聚會。歡樂并不一定要昂貴的代價,一些平價的點心,幾段輕快的音樂,一個可愛的舞伴,照樣可以玩得很開心。
雷諾阿那時候還太窮,請不起很多模特兒來營造舞影交錯的場面,只好請幾個朋友充當模特兒,坐在桌邊喝果汁聊天。雖然只有幾位朋友幫忙,雷諾阿卻畫出門庭若市的熱鬧感;舞池擠滿跳舞和聊天的民眾,雖然是露天的場地,但是根本沒有半點天空露出來,這真是一幅構圖復雜、效果卻極其生動自然的杰作。雷諾阿運用光線明暗和色彩調配來表現人物的動態,他們好像活生生地在畫布上一邊翩翩起舞,一邊觥籌交錯。
雷諾阿的妻子艾琳本來是個縫紉女工,雷諾阿喜歡她豐腴的臉孔和體態,以她為模特兒畫了不少作品。畫商杜朗胡耶委托雷諾阿所畫的《城市之舞》、《鄉村之舞》,其中那位圓臉的鄉村姑娘就是艾琳。像艾琳這樣柔順知足的女工是雷諾阿最好的居家伴侶,不過他們沒有公開戀情,一直到1890年,雷諾阿才和艾琳正式辦理結婚登記。
雷諾阿自從接了畫商委托的《城市之舞》與《鄉村之舞》,收入漸漸穩定。該年的畫展相當成功,奠定了雷諾阿在畫壇的地位,雷諾阿等于替自己“舞”出了一片天空。這兩幅舞蹈聯作很吸引人,城市的舞者愉快優雅,鄉村的舞者純真快樂,兩幅畫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是都有跳舞的氛圍,仿佛可以聽到不同的背景音樂響起,讓人很想加入一起跳舞。
森林為什么會有沙發和裸女
很少有人畫樹木像小學生一樣,一片片的葉子這樣紋理分明,可是19世紀的盧梭就是這樣在處理一連串的風景畫。雖然盧梭也是在巴黎寫生畫風景,可是他畫出來的景色卻一點也不“巴黎”,明明就是熱帶森林,為什么森林中還有貴妃椅?渾身精光的裸女會不會被潛伏一旁的野獸吃掉呢?或者獅子們已經被森林里吹著樂器的巫師給催眠,正瞪著茫然的大眼睛不知所措呢?
盧梭的解釋是這樣的,他說這位女士在長椅上聽著音樂,迷迷糊糊就睡著了,她正在做一個有音樂的熱帶叢林夢。
盧梭是無師自通的畫家。他是一名小小的關稅職員,只有假日才可以背著畫架去寫生,所以大家叫他“關稅員”。19世紀下半葉正是現代藝術蓬勃發展的時候,畢加索、康丁斯基,立體派、達達主義等隱隱匯成一股洪流,而盧梭在這片藝術園地中真的很突兀,沒有辦法將他歸到任何一個派別,只能說盧梭就是盧梭。他那種童趣的想法和畫風是誰也沒有辦法學來的。
盧梭會畫這么多異國風情的熱帶森林,據說和當兵時曾被拿破侖三世遠派墨西哥有關,他曾在中美洲待了一年多,年輕時的回憶不知不覺就進入畫中的世界。不過盧梭其實只是拿著畫布到巴黎的植物園寫生,他把植物園的闊葉木,加上水果攤的水果,再畫上動物園的獅子、大象,就構成一幅宛如異國森林的幻想風景。
看盧梭的畫就要拋開學院派觀點,不要去研究什么明暗遠近,帶點童心來感受盧梭的魅力。猜一猜,找一找,除了裸女和巫師,盧梭在這片植物園藏了幾種動物?有沒有看到大象、老虎、獅子、蛇和小鳥呢?只有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觀察欣賞,才會了解盧梭作品的趣味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