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收藏之全策略
藝術品投資收藏之全策略
藝術品投資收藏之全策略
時間:2006-12-06 14:29:00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收藏
>藝術品投資收藏之全策略
 |
收藏策略之統籌規劃篇
在這個藝術品越來越具有金融工具氣質的今天,投資日益像原有收藏概念的影子,兩者親密無間。但是畢竟還是有些區別,但就收藏而言,收藏家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忽視價格、價值等等,僅憑喜好就出手購買,這個無可厚非。
當然實際上我們的非理性消費還沒有奢侈到那個程度,所以實際上收藏家至少還是關注藝術品本身的品質和地位的。而作為投資來講,那就是一個純理性的事情了,尤其是代人理財的基金式投資就更是要為投資方的利益負責,那這個時候就要做好充分的規劃安排,并且要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的完善整個流程的順暢性和增容空間。
下面就概括的談談如何進行藝術品投資規劃,簡稱規劃三部曲:首先當然是要選定標的。而這個選擇要建立在幾個基礎之上:
一是要有很好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要有相關的藝術史和市場史方面的框架體系儲備,這些是知識資本。
二是要具備迅捷的資訊。在這個掛上了永動機而永不停歇的時代,要想贏得比賽,常常需要你至少比別人要跑得快,這個資訊就是幫助你跑得快、狠、準的那雙鞋,所以這個是輔助資本。在這兩個前提資本具備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興趣傾向敲定自己的投資目標。
當然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的經濟學家和投資學家就一直在喋喋不休的告誡我們不要把都放進一個籃子里,所以,假如我們有很多蘋果的話,那一定要照本宣科的執行,哪怕你認為選的那個好像有一飛沖天的氣質,因為投資是總量的收益抬升,而不是玩什么眾星捧月的。盡量選擇相互之間有一定距離的藝術品項目進行組合投入,在市場的既成事實、正在完成和未完成的三個階梯中來選擇其中的精品、代表作等,這樣會保證一個可預期的穩定收益率。
第二步是要為這些組合選擇好退出機制。一個良性的運營基金必須保證具有完善或者至少是比較清晰的退出機制。那這個牽扯到幾個點。一是關于持有時間和時機節點把握方面,投資的成功和失敗常常和一個因素有關,那就是時機。
在合適的時機入場圈地,在利潤臨界點到來的前一刻收縮退出,能夠順利且高效的出貨,這些是一個投資項目能夠實際操作下來最終獲益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哪些適宜長線投資、哪些適宜中長持有、哪些是要短期操作的,這個要在投入之前就了如指掌,否則你就有被套牢危險或受到牽制影響資本的運營效率和獲益預期。其次是退出平臺的選定。
自己的藝術品準備以什么樣的方式完成最終交易,哪一種平臺是最有利且可以幫助投資整體實現完全價值的?某些平臺是不是還能具有除金錢資本之外的附加回報?這些都是在平臺選擇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哪里賣和怎么賣成為資本退出、變現的重要考慮。
第三步就是在選定目標、做好退出機制的規劃框架下安排持有時間段的資本效益多元化推廣和營銷平臺的打造,并力求在這個時期開發好藝術品的附加效應為自己賺得可能的利益。
藝術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個高附加值的存在物,一件藝術品之所以重要,不在于那個材料和成本的高昂,而是在于上面承載著藝術家的天才創意、容納了這個社會文化的審美化意蘊、包容了具有洞察力的智慧因子等等,這一切其實還常常跟另一個社會因素有關,就是藝術品常常是貴族和上流社會天然的入場券和主旋律,它常常和身份、地位、品味等等的形容詞形影不離,所以當你持有藝術品的時候為什么不好好開發、利用和推廣這些亮點呢?
這樣做至少已可以增加人氣、產生社會效應,而每增加一個眼球,就有可能增加一個增長百分點,這個毫無疑問有利于你在最后變現的時候獲得更高的價位。
而且實際上這些推廣在做好多樣化安排的情況下,本身就有可能是一些創富手段,比如藝術品的出版、展示、租借、研究輔助等等,并且這些人群中也不乏可以在其他領域合作的人士,而在沒有藝術品這個橋梁的時候,大家恐怕一般都是利益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左 岸)
對癥下藥篇
每一個時代都有他們主流的推動引擎在主導著主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長,自由市場、科技、資本都是這個引擎中的關鍵因素,而在評測我們正處于并不斷在變化、發展的這個時代的時候,信息或者說資訊被重點地提及且排名前列,也就是說知識經濟時代資訊成為拉動增長的重要的幾駕馬車之一,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于整個社會是這樣,對于其中的藝術品投資也是這樣。但是 資訊從來不會自己言說,它們只對于那些適合的眼睛和大腦開放,所以實際上找到合適的、快捷的、有效的資訊,并且能精準地分析出其背后潛藏的邏輯從而指導自己的投資,這個才是致勝的根本,有了這樣的能力你才會成為這個社會的“知本家”。那么對于藝術品投資應該看那些資訊,又應該怎么分析這些資訊并從中做出評估以資助自我決策調整呢?這個很復雜,按常規我們這里只介紹那些簡化版的,概括為藝術品投資調整的—— 對癥下藥篇。
首先是資訊選擇。要是你是“眼見為實”圣律的信徒,那你當然就要去找到適合你觀察和獲取資訊的途徑,平臺無非畫廊、拍賣行、博覽會,途徑無非購買、出售或者旁觀,因為只有這些地方價格和購買行為才有可能被獲知和觀察到。要是你相信“兼聽則明”,那你除了要去以上地方看之外,專業的藝術品分析雜志也是必要的資訊獲得渠道,因為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專業當然不能只是藝術界的八卦販賣機,他們必須呈現出一個專業身份所必須的客觀、冷靜和建立在盡可能的信息與數據覆蓋面的把握的基礎上來負責任的說話,當然這些話也許因為能力所限有時候未必全面、準確,可是綜合多個人的看法總有些共性的東西呈現出來,那這個時候就有了它的價值。
上面是說獲取資訊的渠道選擇,那選擇好平臺后那些信息是最重要的呢?或者那些征兆可以拿來指導投資趨向和資本結構安排呢?最簡單的就是盯人。其實所謂的資訊在不同層面的交易里面無非就是你確切的并且是盡可能比別人早的知道“誰在賣、誰在賣”,進而順藤摸瓜獲知“誰想買、誰想賣”,也就是對渠道的了如指掌。對于藝術品這樣的交易門類,常常是你知道這樣的三兩個高端渠道,知道幾個有效的“who to who”交易鏈就足以開始和發展自己的運營了。因為藝術品交易信息的不對等性,這樣的機會始終存在在那,那么通過上面所述的信息獲取渠道來獲知這個資訊,它就可以轉化為現實資本,但是這里是說你要做經紀人的時候的事情。
但誰都知道做中間人永遠沒有做持有人獲利大,當然后者風險壓力也大。所以其實知道“誰在買、誰在賣”可以用來作為自己投資結構和資本分布的決策和藏品調整的輔助杠桿,這個時候往往是買家的變化預示著未來的變化。每個不同的時期藝術市場有不同的主流買家,也就引導形成相應的趣味。作為一個投資者,你要想順利的出貨、獲利,在購買的時候就要根據已有買家需求資訊做好資本投入分布規劃。買家一般分為學術主導型買家、光環主導型買家和牟利主導型買家等大致的幾類。學術主導型的代表一般為美術館、嚴肅收藏家、文化事業單位等,這些買家對于進入美術史的經典作品、高端精品具有永恒的興趣,要是你想以這樣的對象為目標且也有這樣的資源,自然要為之做出安排,但是這個已經遠遠不是市場的購買主流了,需要甄別自身資源和優勢做出決策。光環主導型的代表多為民營商業機構、高端消費品制造業、新興產業新貴們,他們的購買趨向一般是要選擇具有廣泛的認同度且之前已經被各種傳媒和民間傳奇搞的有著家喻戶曉的知名度的物件。在這里,藝術品購買被作為一個合理避稅和廣告費用支出的實質效應換算的平臺,實際上有很多時候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廣告費用標準成了購買藝術品行為效應的衡量指標。只要購買轟動性的光環藝術品,在相關產業鏈中就有可能是個以少量付出獲得巨大回報的純財務換算的公關運營案例。所以要是這樣的買家成為我們時代的主流買家,你應該知道要搶先拿到什么樣的藝術品,也要知道且擁有一些將其搞得家喻戶曉的手段,那樣你回報的可預期性和快捷性就要比選擇其他品類大的多。要是面對的是第三類牟利主導型買家,就比較麻煩。他們敏感的就是價格,包括差價、潛在升值空間等,你要是要和他們做交易,那么只好是自己有很好的眼力,以3:2:1的結構來購買年輕藝術家作品、中間型上升階段藝術家作品和經典但沒有被充分認識可是據你的信息渠道獲知有權威人物、機構正準備推廣他的藝術作品,在搶到手后一個是做好宣傳但待價而沽,二是推動外在市場的發展,比如在你原有藏品不動的情況下間歇性的在展覽之余購進、賣出相似類型作品,使這些門類始終熱場,這樣在虛擬價值上揚趨勢形成的時候打包出貨,不能允許其選擇而是整體出讓,一次性獲得回報。
市場需求什么就供給什么好象是最簡單的商業思維邏輯,只是在這里那些需求不是廣而告之的,而是要去觀察獲得的。當然無論什么時代、什么產業,那些引導潮流和創建潮流的是最大的受益者,要是你能邀請別人過來不亦樂乎的玩你發明的游戲,那這些招數不談也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