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會處畫境與詩心--再評柳新生的畫
神會處畫境與詩心--再評柳新生的畫
神會處畫境與詩心--再評柳新生的畫
時間:2006-12-06 16:23:00 來源:周昭坎
名家
>神會處畫境與詩心--再評柳新生的畫
 |
20多年前,柳新生的畫風從寫實向寫意轉化之初,我曾以此題為柳新生的水彩畫寫過評論。如今,看了他的新作,想來想去,還得以此題作評。并非這20多年柳新生的畫沒有變化,這20多年.他先從制作上創造了不少技法,突破了對景寫實的畫法,算是”突破期”;然后又吸收中國畫的水墨營養畫出了他的“彩墨期”風格,名聲大振。這種風格好像在畫壇維持了很長—時間的聲譽,雖然其間也不無變化,比如一段時期他是用彩墨的畫法寫生,而另一段時期則完全脫離現實。畫他的夢境和幻覺,以后又回到寫生,但寫生出來的形象卻非現實的再現,不過,這一段時期總體技法和情調還是比較一致。看了他的近作,似乎應稱”表現期”,畫法多變.過去常用的濕畫法和彩墨畫法固然是主唱,過去不常用的干畫和干濕結合的畫法也頻頻出現于他的畫面,然而最大的變化是用色濃重,色相純度很高,造型夸張,與過去的清雅抒情不同,給人更多”狂野”的感受.具有更強的視覺;中擊力。
無論這20多年怎么變,柳新生的性格和生活經歷使他的畫很難拿言語描述。他是個內心激昂外表文靜的畫家,大胡子底下隱藏著內秀的臉龐,近視眼鏡片下的眼神隱藏著內心的喜怒哀樂。你很難想象,他第一次到新疆,見到大草原會像小孩一樣歡喜得在草地上打滾,也只有這個時候,您才能見到他的真性情。應當說他是自然之子,他只有回到大自然中去,他才能畫出好畫。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在外“浪跡天涯”,一去就是幾個月,回來一身襤褸,卻豐收而歸。其畫如其人,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出從畫面形象和色彩流露出來的畫家性情。他是那么熱愛自然,他的心是和大自然相通的,他要為大自然唱詩,這詩就是他筆下流淌的色彩、交響的色彩。面對他的每一幅畫,無盡言,都在不言中;神會處,畫境與詩心。
如果說柳新生以前的畫以小見大,畫大自然中的一滴水、一枝嫩芽、一簇樹叢、一群小烏、一團陽光就表現了春的到來、生命的頑強等等大主題,而今天柳新生的畫,大多是開闊的場景,大場面、大氣勢,這可能和他這幾年,年年去新疆有關系;大概也和他不再受工作、生活、家庭的牽掛,心胸大為開闊有關。他的畫不再受主題的限制,不再企圖通過畫什么來隱喻一個什么主題思想。他任思想奔流,讓畫筆隨情緒而揮灑,只為表現他想表現的心中風景,并不顧及眼中形象與色彩的真實??鋸埖脑煨?,濃重的色彩,似乎要把他精神上曾經受到過的種種束縛與壓抑統統沖破,只讓形、色、線來構筑心目中的美麗風景。從技巧上來看,似乎他比以前更重視利用水跡形成的邊線強化造型的平面性,恰恰與他早期作品追求彩墨滲化效果反其道而行。這種畫法無疑給畫面增添了現代構成意識,但因為是利用水跡形成,更具天然。
這20年來,水彩畫借鑒國、油、版和民間、現代各種藝術、各種流派,表現語言大為擴展。柳新生于其中功不可沒,在國內外獨樹一幟。除了聰明和勤奮,他的藝術感人之處和魅力所在,在于流于筆端感情的真摯、想象的豐富,恰到好處地使畫面掌握在似與不似之間,為觀者留下廣闊的思想空間,詩境的回味。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和柳新生都是從上海小弄堂里走出來的,而且都在業余接受過張眉孫先生的水彩畫指導,不過他是在張先生的私人畫室里,而我在上?;浇糖嗄陼拿佬g班里。作為50年代的知青我們把青春獻給了安徽,我們經過許多曲折、磨難,才走上專業美術的道路。如今都年過花甲,生存和發展的競爭都已煙消云散,我們有更多的理由盡情地去畫,盡情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這里,我遙祝老朋友”玩”得開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