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專家建議中國棄“龍”形象
滬專家建議中國棄“龍”形象
滬專家建議中國棄“龍”形象
長久以來,中國人偏好以「龍」作為形象代表,但據報導,由于龍的形象過于霸氣,中國大陸未來可能改以較為溫和標志取代具攻擊性的龍。
上海「新聞晨報」報導,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市公共關系學會副會長吳友富領銜的「重新建構和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品牌」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從古到今,龍一直作為中國形象的代表性標志并被中外普遍認同,中國人也往往以「龍的傳人」自居。
不過,報導說,「龍」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具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龍」的形象也往往讓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由此片面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聯想。
考慮到包括「龍」在內的一些中國形象標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誤讀誤解,吳友富建議,中國國家形象品牌可在空間上分塊、在時間上分段;在顧及歷史因素的同時,考慮當代的時代特色,以及各民族、各地區的不同文化特色與特征。
就中國國家形象品牌構建的實現途徑,吳友富說,要透過大力宣傳、挖掘和闡釋類似「龍鳳呈祥」、「清明上河圖」等中國歷史上的現實主義風俗畫卷,來形象化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與民族文化底蘊。
據表示,這個課題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國國家新的形象標志,很可能將被有關部門采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