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我國繪畫發生重大轉折變化時期,即“文人畫”占據畫壇主流,人物畫相對減少,山水畫盛行。繪畫師承上追唐、五代和北宋,強調要有“古意”和“士氣”;創作思想承北宋以來的“文人畫”衣缽,“遺貌求神”,追求物象的內在神韻,抒寫畫家的主觀情趣;筆墨形式以簡逸為上,善用水墨法,突出筆情墨趣,重視書法趣味,并將詩、書、畫三者緊密結合。
現今宋元書畫世間流傳已稀若星鳳,大都為各大博物館所藏,在拍賣市場上難得一見。偶爾出現一張,就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徐賁的《萬松金闕圖》便是這樣一幅精品。
徐賁(1335-1393),字幼文,號北郭生,蜀(四川)人,自昆陵(今江蘇常州)徙吳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洪武七年(1374)征起,累官河南布政。工詩,善書,時稱十才子之一。山水法董源、巨然、王蒙,圖染有山澤間意。林石尤濯濯可愛。小楷法鐘兼虞,秀整端慎,不為拖沓自恣。其草書雄勁跌宕,出入旭、素,無不淋漓快健。
徐賁繪作的此幅《萬松金闕圖》大氣磅礴,遠方群山起伏,群峰突起,清麗多姿,樹木掩映下茅屋數間隱約可見;近處樹木蔥蘢,枝干勁挺。全畫構圖平穩,筆墨清潤素雅,山石作披麻皴,剛柔相濟,樹枝樹葉鉤點結合,茅舍用線橫直、長短富于變化,追求筆墨的韻味,可明顯看出董源、巨然的筆墨意趣。
渾圓的山勢,茂密的樹木,細密的披麻皴類董、巨;簡筆勾干,多重點葉的樹木接近黃公望。繪高遠之景,層山疊嶺,溪水中流,迂回曲折,谷間樓閣數重,景致繁復,卻能曲徑通幽,誠如元人詩中所云:“山人樓閣倚云松,喜有溪頭小徑通。莫似漁郎迷近遠,便須拂袖一相從。”幽居深山,與友人詩話酬往,此情此景,正反映了徐賁未出山時的景況和心境。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極具文人畫特色,反映了其早期的繪畫面貌,為難得一見之珍品。
本拍品曾經明代著名畫家孫克弘、清代湖南巡撫查禮收藏,孫克弘收藏印“雪居”與《中國畫畫家印鑒款識》P848第10號印相符查禮收藏印“破蘿庵主賞玩”與1985年成都古籍書店編印的《明清六家梅花冊》中查禮藏“汪士慎書梅冊十二開”藏印相符。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