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畫家用印不講究 有些印章慘不忍睹
當代書畫家用印不講究 有些印章慘不忍睹
當代書畫家用印不講究 有些印章慘不忍睹
對于中國書畫,除了筆墨之外,印章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書畫家用印有何意圖,一位書畫家一生當中到底用印章多少?就此問題,近日,四位業界人士進行了一次對話,結論是——當代許多書畫家在用印方面非常不講究。
石開:著名書法篆刻家
黃惇: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張公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雜志副主編
劉彥湖: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張公者:書畫家用印不講究
當代的很多書畫家用印非常不講究,尤其是畫家用印。看20世紀的大書畫家,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自刻自用;潘天壽有幾方是自己刻的,大部分是請余任天刻;張大千用方介堪和陳巨來刻的……20世紀的繪畫大師懂印,修養全面。畫得好,字好,詩(文)好,印好,這才搭配。詩(文)、書、畫、印有一項不夠,那作品就不是完整的,或者說不是完美的,經典的繪畫作品每一個角落都是耐品耐讀耐人尋味的。還有一點,他們不但用印的藝術水平高,且所選印章與其畫風協調一致。閑章的詞句也高雅,打印的位置、朱白的搭配、印泥的顏色等等都考究,這才是真正的大師,反觀當代畫家,他們就無法和大師們相提并論了。
黃惇:書畫家用印隨便令篆刻家傷心
當年朱屺瞻請齊白石老人治印數十方,送上潤刀費甚厚,齊老很感動,因有門人即知己的佳話。齊白石老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大師,但他也是很商品化的人,一位職業化了的藝術家,因為他以賣書、賣畫、賣印為生,而不像朱屺瞻有許多醬油店作營生。
對于職業藝術家也好,商品市場也罷,齊、朱之間的印事,仍然充滿著相互敬仰、尊重,很有美意。今天有許多書畫家不找優秀的篆刻家,隨便找些青年人刻刻,其中原因有經濟原因,也有的完全不懂篆刻,沒有這方面的修養了。古代書畫家講究印泥,講究打印位置,甚至講究用印規,講究用印的風格,他們對印章的恭敬程度跟今日書畫家大不一樣。而今日的不少書畫家用印非常隨便,看筆會上他們鈐印,竟懶得不愿離開畫氈,印章打得面目全非,令篆刻家傷心至極。
篆刻家的作品在今天、在未來毫無疑問還要長久地與書畫相伴下去。對于書畫家來說,印章與他們的簽名一樣是藝術作品的生命符號,書畫家應該懂得印章是不能亂用的,水平低劣的印章,不僅降低了書畫的藝術水平,也降低了藝術家的品格。書畫家如果多一點尊重篆刻家的印作,多一點了解印章對于他的藝術作品有如何重要的價值,那么作為他的終身伴侶,則必然會以他們動輒叫出上萬一尺的同等價值觀去對待印章。
石開:有些書畫家印章慘不忍睹
當代名書畫家很多,但用專業刻印章的眼光來看,他們作品中的用印是非常差的。這跟書畫家對篆刻的不太重視有關系,許多書畫家修養沒有前代的藝術家那么全面,隨便請一些不入流的作者或者自己的學生來刻印,大大影響了印章質量。
中國當代有很多篆刻高手,這些人的篆刻水平比民國時期是要高出一大截的,雖然跟清末幾位篆刻大師相比還有所不及,但是在當代的篆刻藝術市場中,他們是毫不遜色的。可當代的美術家們好像并不太關心印章的動態,用的印章實在讓人慘不忍睹。
“篆刻家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地去找他們給他們刻印章,這也許是兩方面沒有互相溝通的原因。”石開表示:希望篆刻家要拉下架子為書畫家服務,書畫家也應該用求賢的態度去尋找高水平的篆刻家。
劉彥湖:好印章可為作品增輝
一方好印可以在所有的作品上都用,并且可以傳世再用。你刻一方印可以用到100件作品里面去,好印章可以使100件作品增輝,差印章也可以使100件作品減色。現在做書畫也好,篆刻也罷,或者其他,有才氣、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為什么大家都不滿意、都覺得做得不好呢?大家做到一定程度之后都達成一個共識,再往下做誰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大家都停留在這個階段,也就是說,你也別說我差,我也不說你的不好,然后誰有什么活動,評論家也去說說話,大家你好我好就混得很熱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