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星島日報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訂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今年四月生效,中國是締約國之一,廣東省政府隨即編制并發表首批七十八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清單。香港特首曾蔭權今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明,由于粵港兩地文化同源, 清單內的文化遺產項目大部分可以在香港找到,特區政府已委托香港科大人文學部負責研究該份清單,預計明年初完成。
負責研究的香港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廖迪生接受該報專訪表示,香港有不少已廣為人知的文化遺產,例如大坑舞火龍,長洲、吉澳太平清醮、粵劇,甚至涼茶制作等。該學部現階段仍在審視清單內的項目,廖迪生表示,初步顯示不少項目在香港均能找到,例如人所共知的粵劇、西貢客家村民唱的山歌、長洲飄色,盡管當中特色可能隨時間及地點有所改變,但其中的精髓及意義仍然獲保存。不過,他擔心,一些不為人認識的技術,例如祭祀用的面粉公仔,可能隨著懂得技術的人退休或離世,一點一滴的失傳。
香港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張兆和補充,例如漁民所擁有的生存技術和知識,會不斷消失。對于特區政府首次提出要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人均表歡迎,認為“總算踏出第一步”,香港有條件做得更多。
特區政府參考該項研究后,將在全港進行普查,稍后會制訂適當措施,保護和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 料明年初編制完成清單
香港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 料明年初編制完成清單
香港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 料明年初編制完成清單
據星島日報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訂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今年四月生效,中國是締約國之一,廣東省政府隨即編制并發表首批七十八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清單。香港特首曾蔭權今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明,由于粵港兩地文化同源, 清單內的文化遺產項目大部分可以在香港找到,特區政府已委托香港科大人文學部負責研究該份清單,預計明年初完成。
負責研究的香港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廖迪生接受該報專訪表示,香港有不少已廣為人知的文化遺產,例如大坑舞火龍,長洲、吉澳太平清醮、粵劇,甚至涼茶制作等。該學部現階段仍在審視清單內的項目,廖迪生表示,初步顯示不少項目在香港均能找到,例如人所共知的粵劇、西貢客家村民唱的山歌、長洲飄色,盡管當中特色可能隨時間及地點有所改變,但其中的精髓及意義仍然獲保存。不過,他擔心,一些不為人認識的技術,例如祭祀用的面粉公仔,可能隨著懂得技術的人退休或離世,一點一滴的失傳。
香港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張兆和補充,例如漁民所擁有的生存技術和知識,會不斷消失。對于特區政府首次提出要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人均表歡迎,認為“總算踏出第一步”,香港有條件做得更多。
特區政府參考該項研究后,將在全港進行普查,稍后會制訂適當措施,保護和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