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回暖”為秋拍行情主調
“恢復回暖”為秋拍行情主調
“恢復回暖”為秋拍行情主調
2006年春拍,國內藝術拍賣不見了往日成交火爆的場面,人氣低迷,成交漸冷,除了個別專場成交率達到90%以上外,大部分在40%-80%之間徘徊不前,各大拍賣公司的成交都出現了明顯的滑坡,行情出現一定的回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滑坡。如今,全國各地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就要相繼舉槌,秋拍會不會轉暖走強呢?大家格外關注。
恢復回暖將是主調
我個人認為,結合去年秋拍和今年春拍的成交結果看,秋拍走出火爆行情的可能性與基礎已不存在,秋拍的基調還應是“恢復”。首先,市場人氣有待恢復,投資信心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扭轉。近一年來,各地書畫拍賣流拍較為嚴重,甚至一度在圈里風行“崩盤”之說,造成藏家極度恐慌,盡管不少人對此說持不同見解,但畢竟在許多投資人心里留下了陰影,這個陰影絕不是短期內可以消失的,買家的投資購買欲望已普遍大大降低,觀望等待已成為多數人的想法,在看不準沒把握的形勢下,藏家們更多的選擇是 “少動多看”。其二,周邊市場的火熱造成了資金分流,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不足。如今年國內股市大發神威,多年不見的“牛市”吸引了大量社會游資的流入,這其中也包括從藝術品市場流出的一些資金。目前在國內市場涌動的主要是一些“鐵桿藏家”,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和“新多”資金的進場,市場轉暖走強甚至出現大行情是不現實的。其三,拍品檔次質量尚無法在短期內上一臺階。特別是對中國書畫這樣一個品種而言,無論公司大小,經營的檔次、質量都已成型,同時由于真品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拍品質量想根本改觀是不現實的。所以,今年的秋拍行情應該以恢復性為主,只能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在恢復中略有回暖比較現實。
油畫有望繼續升溫
面對即將拉開序幕的秋拍,哪些品種值得藏家的重點關注?
古代書畫精品難現保持謹慎。近幾年來,古代書畫一直難有大起色,突破5000萬大關的迄今尚未出現,道理不言自明。客觀地說,古代書畫的名家珍品大部分珍藏在國內各大博物館中,民間所藏極為有限,偶有珍品出現也往往定向拍賣。同時由于古書畫歷代作偽泛濫,在鑒定真偽上多年來一直是個大問題,有時一件東西連專家都爭議很大,普通投資者還是少碰為妙,以免吃藥上當。筆者在秋拍預展上看到,同春拍相比拍品質量并沒有較大的改觀。
當代書畫適當關注不宜追高。近一年來開設當代書畫專場的公司漸多,有些公司成交額甚至達到了5000多萬元,上升趨勢明顯,由于作品保真性高、價位低,大家開始紛紛介入。當代畫家確有不少名家值得投資,但一定要選擇學術高、有創新、價位低、成長性好的畫家,選購對象盡可能是畫家的代表作精品,寧缺勿濫,否則風險也是很高的。對一些人為造市、造勢的畫家應小心警惕,100萬以上的作品應少碰為妙,以免套牢。
近代書畫火眼金睛方可淘金。正如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收藏秘笈所言:“不買古人的,也不買當代的,只買近代的。”想想看,張先生若收藏古代、當代書畫,哪有當今的成績?升不升值都很難說。由于近代書畫名家大師如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黃賓虹、林風眠、李可染等都已蓋棺定論,所以他們的作品被藏家們視為“軟黃金”,無論何時都是硬通貨。只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一定能淘金有成。近現代一流大師的作品,可做為重點投資選擇對象。
油畫再度走強值得重點關注。在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張曉剛的一幅《大家庭系列150 號》以926.8萬元的高價成交,令人瞠目,中國當代油畫在國際市場的迅速崛起令人刮目相看,國內油畫市場將在海外的帶動下繼續升溫。11月27日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徐悲鴻的早期油畫精品《奴隸與獅》有望再創國內油畫拍賣天價。國內油畫拍賣的兩大重鎮——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將再次突破億元成交大關。只要在投資對象——“畫家”上細心挑選,相信未來可以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
總之,筆者預測今年的秋拍行情書畫將以“恢復”為主調,比春拍略有回暖,油畫將有望繼續升溫保持春拍的強勢,少數大公司成交會有所提高,但多數中小公司仍將“濤聲依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