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癡如醉蟹八件
如癡如醉蟹八件
如癡如醉蟹八件
時間:2006-11-08 11:42: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如癡如醉蟹八件

早在西周,蟹就是人們口中的美味。從《周禮》記載可知,我國已有二千七八百年吃蟹歷史。古詩曾以“持螯”形容吃蟹。《世說新語》載:“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由此可知,晉代吃蟹全靠手和牙齒。
劉若愚《明宮史》載:“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凈,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看來從東晉直到明初,啖蟹全用手。筷子雖是巧妙餐具,對于吃蟹卻無用武之地。僅從“細細用指甲挑剔……”來看,既不衛生,形象更不雅觀,很費勁。
根據有關資料介紹,明代有位漕書,為了吃蟹減少麻煩,吃得方便暢快,他創造了錘、刀、鉗三件小餐具來對付蟹之硬殼,后來逐漸發展到八件。其實從明代至民國初年,吃蟹并非固定為八件,蟹四件、六件、八件、十件都有,最多為十二件。后來這種蟹具越造越精巧,花樣越多,其主要讓官宦富商、文人雅士吃出情趣,品出風雅。
筆者乃古筷收藏者,致力于研究飲食文化,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搜求蟹八件。可是跑了大半個中國不見蹤影,說來也算時來運轉,十年前偶然在上海古玩市場以重金購得一套清代銅質蟹八件,計有錘、匙、刮、鉤、斧、箸、鑷、鐓。可是高興之余,又感到散放極不理想,為配托盤又忙了三年,終于在北京潘家園發現一只五福捧壽荷葉邊清代白銅盤,立即高價收購,放進蟹八件,配套和諧、相得益彰,真是天助我也。我還感到不完美,一年后我收藏了一只一公斤多重的重銅螃蟹,湊成十件這才感到十全十美。
古人發明了食蟹工具后,吃蟹成了一件文雅而瀟灑的飲食享受。金秋十月,當人們一面飲酒、賞菊,一面以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的錘、斧啖蟹,如果再和好友談詩論文,這真成了酒神詩仙了。
古詩云:錘敲蟹殼唱八件,金鋸剖螯舉觴鮮;
吟詩賞菊人未醉,舞鉤玩鑷樂似仙。
其實古代蟹八件既是小餐具,也是理想的古玩品,故而菊黃蟹肥時,我常和藏友玩賞金、銀、銅蟹具如癡如醉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