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博物館浮雕出“烏龍” 灌溉農田的水車雕反了
運河博物館浮雕出“烏龍” 灌溉農田的水車雕反了
運河博物館浮雕出“烏龍” 灌溉農田的水車雕反了
時間:2006-11-04 10:18:00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收藏
>運河博物館浮雕出“烏龍” 灌溉農田的水車雕反了
 |
重陽節那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雷老師和朋友一起到拱宸橋邊走走看看。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大門外,一幅踩水車的浮雕吸引了他的視線,浮雕上一臺古代水車的抽車方向居然反了!昨天,雷老師打進了錢江晚報報新聞熱線。
運河博物館外墻的大型浮雕上,出錯的浮雕就在外墻左側、最靠近博物館大門的位置。這幅浮雕講述的是古代運河兩岸的人家利用運河水來灌溉農田,畫面上有兩個人正在踩水車。
“踩水車的目的是把運河水踩上來澆田,可你看,這浮雕上水車的水帶轉動的方向是逆時針的,這樣踩只能把稻田里的水‘抽’到運河里;如果要將運河的水引到稻田里,應該是順時針的方向。簡單說來,踩水車的人應該面朝里才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面向我們。”
記者一問,雷老師以前在農田里干過活,參加過‘雙搶’,勞動經驗豐富的吶,一眼就看出來這浮雕畫面十分別扭。
記者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浮雕畫面上的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水車,叫做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這是古代一種較先進、流傳久遠的農用水車。從東漢靈帝時畢崗創造到20世紀50年代末,農村里都還能見到。其中人力水車有腳踏、手搖等,畜力水車有牛車、驢車等。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里描繪有三種龍骨水車,一種叫拔車,一種叫踏車,還有一種叫牛轉翻車,浮雕上刻的就是第二種(見圖)。
這種水車主要由木鏈、水、刮板等組成,節節木鏈似根根龍骨,因此得名龍骨水車。它提水時,一般安放在河邊,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鏈輪傳動原理,以人力去踏,帶動木鏈周而復始地翻轉,裝在木鏈上的刮板就能順著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進行農用灌溉。
雷老師的判斷到底對不對呢?記者詢問了運河博物館,得到了“浮雕確實有錯”的答復。相關負責人稱,當時浮雕剛剛上墻時,就有眼尖的人看出這個錯誤。
“對于市民的指正,我們首先表示感謝。不過博物館前的浮雕總價值高達500萬,要改正過來肯定困難。而且當時負責浮雕制作的有關部門說,如果把踩水車的人做成背向,不太美觀,現在這樣比較尊重觀眾。”
難道,這幅大型浮雕只能將錯就錯,成為一個美麗的錯誤了?
-有話快說
如果只是一個小石膏像,那么推倒重來也未嘗不可。那么大一幅浮雕,要把里面的人物動一動不大可行,而且也十分浪費。筆者想到,如果當初在確定浮雕設計方案前,能請幾個專家把把關,也許就會免去現在的尷尬了。
現在,杭州城里的文化浮雕、雕塑、銅像越來越多,希望有關部門在設計制作的時候,考慮得再周詳點,省得留下諸多遺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