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故都品味榮寶齋
齊國故都品味榮寶齋
齊國故都品味榮寶齋
對不熟悉書畫收藏藝術的朋友來說,榮寶齋就是一個文縐縐好聽的名字。但對于藝術行業、藝術市場來說,榮寶齋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文化品牌,是東方文化的一面旗幟。
2005年9月20日榮寶齋淄博分店隆重開業,全國書畫藝術界、收藏界都為之興奮,這是北京總店在中國內地開設的唯一一家分店。榮寶齋到底有怎樣的藝術魅力?她又是怎樣和淄博結緣的?收藏家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走進了淄博榮寶齋,這艘淄博文化產業的“航空母艦”。
一塊玉價值300萬不稀罕
榮寶齋是百年老字號,前身是“松竹齋”,開設于清代初期約1672年,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更名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的雅意。300多年間,榮寶齋廣羅文房珍玩,精藏名家巨作,現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名店,有“一齋珍品,百年風雅”的驚世美名。
淄博榮寶齋里有多少寶?很少有人能說得清。一塊工藝品的玉價值300萬元,一幅畫價值上百萬元,一個瓷瓶價值幾十萬元,在這里都是明碼標價的。還有些寶貝只能看見照片、看到價格,根本看不到實物,因為那都是堪稱國寶級的藏品,輕易不會示人。隨意走進幾個店鋪,總是能發現價格不菲的藏品:在博雅樓不大的店鋪內,記者發現一組價值15萬元的瓷瓶,還有一對小小的采粉花鳥瓶標價是5.5萬元;在聊齋書畫院記者了解到,他們收藏的徐悲鴻的《雙駿圖》價值100萬元,范曾的《莊周夢蝶》價值60萬元,齊白石的《菊花草蟲》價值56萬元。此外,標價十幾萬元的書畫珍品更是多而又多。
吸引記者目光的還有生日報館。報館別出心裁把老報紙當作生日禮品賣,上世紀50年代的每份報紙標價268元。店老板告訴記者,收藏是需要眼光和耐性的,別看現在報紙5角一份很便宜,但50年后它的身價就可能漲到原來的幾百倍。這就是收藏的魅力。
當代書畫藝術的風向標
記者采訪中,著名畫家、湖南省書畫研究院院長劉云正在榮寶齋展出其書畫作品,湖南的電視平面媒體的同行也來到這里做報道。劉云先生首次集中展出其山水畫作品,千里迢迢地來到淄博展出,他看中的就是榮寶齋這個金字招牌,“北京的榮寶齋專注于國寶級的珍品,但淄博分店卻涵蓋各個層次的藝術品,既有價值連城的國寶,也有一般的藝術品,更具有市場潛力。展出這幾天,我感覺這里的文化氛圍、硬件設施很不錯,市場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這次帶媒體過來,就是想讓他們感受一下這里的氛圍和經營理念,把這里成功的經驗帶回到湖南。”
讓眾多書畫收藏家難忘的還有,10月19日著名書畫家崔如琢來到淄博榮寶齋辦畫展。他的巨幅國畫《千山飛雪圖》今年5月底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創下了1500萬港幣的天價,該作品創下當代在世中國畫家單一作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成交價的最高紀錄。這次崔如琢展出的作品中曾隨神州六號宇宙飛船上天的《和平頌》令大家嘆為觀止。
淄博榮寶齋市場部經理李春龍介紹,淄博榮寶齋已經成為了全國書畫藝術市場的三大中心——名家書畫展覽中心、當代書畫家學術交流中心和書畫藝術交易中心。他自豪地說:“當代書畫家全國看山東,山東看淄博,淄博看榮寶齋,這是毫無疑問的。淄博榮寶齋是國內面積最大、檔次最高、配套設備最完善的書畫交易平臺,去年開業以來我們接待書畫家500多人次,辦畫展60多次,畫展幾乎每天都有,日期排得滿滿的,最多的時候有18位著名畫家來到這里辦畫展。這里的書畫價格可以影響全國的書畫價格,淄博榮寶齋是中國當代書畫市場的風向標。”
收藏家踏遍齊地求奇瓦
在收藏界,齊瓦當是一個熱門的收藏話題,在眾多收藏愛好者中,淄博的王也可以說是很有成績的一位。在榮寶齋齊瓦當展廳,王也展示他收集的部分齊瓦當和瓦當拓片。
王也介紹,自己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被齊瓦當吸引了,后來辭去工作下海經商,就開始了齊瓦當的收藏。“當時人們對瓦當的認識非常非常少,我收集瓦當基本上不用花錢,可以從田間地頭撿拾,就是到農民家里去買,也是花上兩塊錢、四塊錢的就行。”
就這樣,王也騎著摩托車一遍又一遍地往鄉下跑,到鄉親們家里去收購,幾年間他騎壞了兩輛摩托車,但也因此收藏了大量的精品瓦當。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收藏齊瓦當的人多起來,瓦當收藏就比較難了。王也還講述了一個為了買16塊精品瓦當,把廣告業務停掉的故事。“1997年我在做廣告生意,聽說青州有一個老藏家要轉讓一部分瓦當,就馬上去談,結果他要的價格非常高。聊的過程中,發現他兒子對電腦非常非常喜歡,就想了一個辦法,用我那臺價值3萬元的電腦換回了16件瓦當。”
王也平時生活十分儉樸,可為了收藏瓦當,他花多少錢都舍得。比如別人出價幾十元、幾百元的瓦當,只要是他認為好的,就可以掏上幾千元。慢慢地,一些人知道了,就主動把好的東西送給他。這些年他手里的精品瓦當越來越多,足足有800多件。有境外的收藏家來淄博找他,打算買走整套的瓦當。王也明確地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盡管我很需要錢,但是這套瓦當是屬于整個齊文化的,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收藏了它,但是我沒有資格把它隨意賣掉,它的美、它的文化價值,屬于整個社會,如果我把它賣掉了,那么我就是一個齊文化的罪人。”他現在的打算是,盡快在淄博建立齊瓦當博物館。
齊故都引來金鳳凰
榮寶齋這個百年老字號怎樣和淄博結緣的呢?榮寶齋淄博公司的總經理沈勇杰向記者道出了緣由。沈總不是夸夸其談的人,他本是有30多年收藏經驗的收藏家,他收藏的一級國寶就有十多件,秦漢印有上千封。正是因為收藏,他和榮寶齋北京總店有些淵源,因為這些淵源,這位收藏家成了淄博榮寶齋的總經理。
談及榮寶齋為何選在淄博開第一家分店,他介紹說:“榮寶齋其實原來就有一些分店,建國初期就有天津的楊柳青、南京的石竹齋、上海的朵云軒等,但是后來劃歸各地了。榮寶齋再次崛起后,在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中國香港設立分店,隨著文化市場的不斷發展,榮寶齋就打算在中國內地開設分店,那第一家分店建在哪里呢?他們考察上海、杭州、南京等5個城市后,最后首家分店選在淄博,因為淄博是齊國故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淄博有十多萬收藏愛好者,有濃厚的收藏氛圍;再有就是淄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歷經一年多時間、考察20多次后,2005年9月20日淄博榮寶齋終于光輝燦爛地矗立在淄博的大地上。
作為淄博文化市場“龍頭”企業,榮寶齋已經成為淄博市的一張名片,淄博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岳長志向記者表示,榮寶齋不僅僅是淄博市的一張城市名片,從落戶淄博的那天起,榮寶齋淄博分店就開始融入并推動淄博文化產業的發展。“榮寶齋落戶淄博不但起到了名牌效應,還提升了當地文化產業的層次,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市民文化修養。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淄博榮寶齋盡管地處淄博,但從落戶淄博那天起,市場就屬于全國、全世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