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文博會:精彩紛呈顯魅力
中部文博會:精彩紛呈顯魅力
中部文博會:精彩紛呈顯魅力
10月29日,我國四大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之一的首屆中國中部(武漢)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漢落幕。
展會期間,中部六省簽約項目總計達216項,總金額129.04億元。中部地區與會代表逾1100人,參展客商1萬余人,國內其他省市參展機構及企業達246家。美、英、法、日、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也前來參展,其中6家為世界500強企業。
本屆中部文博會創下五項紀錄:一是展會面積創歷史之最,“一主八輔”九個展館面積共計16.7萬平方米;二是展位數創歷史之最,共折合標準展位5682個;三是展會活動共有72項,創歷屆展會活動之最;四是客商數量10134人,創歷史新高;五是專業觀眾達2.63萬人,創歷史紀錄。
盡顯中部文化魅力是本屆文博會的一大亮點。中部各省精心布置的展臺,成為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各代表團共同呈獻的13場精彩文藝演出,讓人領略到中部獨特的文化風韻。中部六省一市舞臺藝術及民間民族傳統藝術“天天演”、市民文化創意分會場、開通各會場直達專線車等創新性的展會設計,使本屆文博會的群眾參與性空前廣泛。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0多萬人次參觀了本屆文博會。
10月27日—28日,記者走訪了文博會的主分會場。
市民文化創意展:民間藝術盡絕活
市民文化創意展?一個誘人的主題,記者不得不去看一看。會展面積達4000平方米,薈萃了中部六省一市的民族民間創意作品、收藏品、奇石等展品達5000余件,生動演繹了中原文化的魅力和楚風漢韻的別致。
展出現場,六省的民間藝術家們或以刻刀雕刻自然靈秀、以銀針織繡人間真情;或以郵票、火花張揚民族文化特色,以文具、酒具記錄時代進程;或以奇石、奇物傳達發現的魅力,以剪紙制作、書畫特技、面塑、泥塑等民間絕技絕活表現獨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彰顯了淳樸、率真的中部民俗民風。
一幅精美的八仙掛毯吸引了眾多游客,它是由來自江西的涂老太太花了近兩年時間手工編織成的,展廳里像這樣富有創意的藝術品多達3000余件,它們全都出自普通老百姓之手。
“這是軟雕塑,平常很少見的,它主要是廢物利用做成的”,藝術愛好者陳立君告訴記者:“我的主題都是反映最普通的市民生活。”陳立君的作品里不僅有尋常百姓生活,還有以阿拉法特對話布什為主題的政治生活。展廳中央,一個個充滿靈氣的人偶,其實都是利用廢布頭、絲襪等邊角廢料縫制而成的,它們曾代表中部的藝術作品赴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展示。
普普通通的雞蛋殼,在蛋殼烙畫藝術家余建偉師傅的手中,仿佛變魔術一般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水滸一百零八將”、“三國人物”、“金陵十二釵”、“八仙”,這些性格形象各異的人物都被移上了小小的蛋殼,在褐色蛋殼上演繹著自己的神話。
“孩子你看,藝術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帶女兒前來參觀的市民萬映實指著展品告訴女兒。她說,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能讓人發現生活中的藝術。
古玩分會場:文化武昌有特色
“郵票是我們了解歷史的好方式……”在中部六省文博系統精品展上,一位湖北大學的專家正在講解一件1948年的郵政文物,他身邊圍滿了來自各地的集郵愛好者。會場展出了價值50余萬元的1949年發行至今的新中國全套郵票。“許多珍品郵票同臺展出,庚申年(現市場價值20萬元)猴票,也將首次與武漢集郵愛好者見面。”
中部文博會古玩分會場的活動包括:中部六省文物精品展、湖北省精品奇石展、湖北書畫名家精品拍賣會、繪畫書法表演、第四屆全國古玩收藏品地毯交易會、辛亥首義收藏暨毛澤東書法作品特色展、專題研討會等。
春秋晚期的方體高頸大獸耳鼓腹負龍式方壺,西周早期的鳥耳式侈口鼓簋,這兩尊早期的青銅器引來游客的嘖嘖稱贊。在明亮的展廳內,它們散發著歲月的光芒和歷史的沉淀。
一位女游客拿著玉杯,愛不釋手,“看!這杯面上還刻有書法和繪畫,氣韻生動,與旁邊的小花相映成輝,有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意境。”
服飾文化分會場:絢麗霓裳新楚韻
千家商鋪,萬款霓裳,匯成服裝的海洋,服飾文化分會場為首屆中部文博會奉上豐盛的服飾文化大餐。
漢正街處處洋溢著楚文化風韻,120名大學生身著楚服,踏著明快的樂曲,女生身著紅黃相間,肩上繡鳳的樣式,男生身著紅黑相映,肩上繡龍的款式威武出場。接著,12位專業模特從T型舞臺上連續展示了六十款各式各樣的“楚服”,讓現場觀眾感受現代時尚和楚韻古風的融合。來自漢派服裝協會生產廠商和武漢市三所藝術、服裝專業師生的近百款作品匯聚一堂。參觀展板,可以發現這些“楚服”形式各異、色彩鮮艷,融楚風楚韻于時尚前衛。
同時,文博會期間,服飾文化分會場通過近千幅圖片,展現漢正街500年來的商貿文化,也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流連。
據主辦方介紹,服飾文化分會場參展單位達750個,其中外國品牌服飾代理商超過10%。
主會場:游客嘉賓共歡樂
“文博會不僅好看,還好玩!”19歲的大學生李曼妮花兩個小時才算基本逛完了主會場-武漢國際會展中心。
且不說中部六省一市展臺設計各具特色、精美大氣,光是各地帶來的助興演出就讓觀眾們目不暇接。山西的絳州鼓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江西的瓷樂、湖南的卡通表演、湖北的武當武術、編鐘樂舞……它們同場比拼,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讓觀眾目不暇接。
看完了演出,還可以觀看民間工藝表演。河南的汴繡、朱仙鎮年畫,山西的剪紙、江西的雪木畫等民間絕活令人眼花繚亂,心中暗暗叫絕。在山西省展區里,一幅幅剪紙刀法細膩、栩栩如生,引得觀眾紛紛購買。
在河南開封朱仙鎮年畫制作展臺前,一位嘉賓久久不肯離去,他告訴記者:“如今張貼年畫的人家越來越少了,現在開封最著名的年畫藝人郭太運已經80多歲,我聽說他的生活很艱苦,這門手藝快要失傳了,真是可惜!”
年輕觀眾最感興趣的則是互動項目。在一樓展廳,一張特殊的“魔力毯”讓大家流連忘返:隨著你在“魔力毯”上不斷走動,“魔力毯”會呈現出花開花落等不同場景變化;還可以約上三五同伴,一起在“魔力毯”上奔跑,用虛擬的足球和球門,踢一場特別的球賽。
院線公司也把一個微型影院搬進了國際會展中心。逛累了的觀眾走進幽暗的“劇院”,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看電影精彩片斷,別提有多愜意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