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西園雅集大壽屏
清順治西園雅集大壽屏
清順治西園雅集大壽屏
時間:2006-11-01 13:43: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清順治西園雅集大壽屏
 |
該堂屏風氣勢磅礴,刻工細膩,情節生動,布局合理又掩映多姿。屏風共十二扇高2.83米,寬5.64米,加上每扇鉸鏈的空隙在5.7米以上可謂屏風中的皇皇巨制。
該大屏風墨漆為底,漆質細膩平滑,細審之漆皮表面有明顯的蛇腹紋。工藝采用“款彩”的技法。款彩工藝始于晚明揚州,至清初達到高峰,款彩工藝往往和書畫藝術有著不解之緣,巨幅大作的書畫作品用款彩工藝來表現運刀如筆,剛柔兼備,能達到五彩繽紛錦上添花的效果,所以特別適宜大型家具類似屏風的制作。
該屏風的圖案正面作通景畫。人物山水右側邊沿的一扇上清晰地有以小篆字體書刻四字“西園雅集”。遠處群山亭舍煙云環繞,近處有嶙峋奇石,參天古松,裊娜細柳,小橋流水,竹籬村舍,圖之中心紫柵圍欄間一座藍瓦廳堂赫然在目。各組人物穿插其間,畫面頂天立地……這是根據宋代米芾《西園雅集圖記》一文所作,記述了蘇軾、王詵、米芾、黃庭堅、秦觀、劉巨濟等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共16人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西園聚會的情景。與會的著名畫家李公麟將此次盛集描繪下來,成《西園雅集圖》。米芾則以文字形式記之。李伯時效小李將軍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絕動人。而人物秀發,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味,無一點塵埃氣,不為凡筆也。各人物的衣冠,坐臥,姿勢,神態以及周圍清幽曠遠的環境真實地按米芾此文用圖畫款彩的形式生動正確地表達出來。
該屏風的背面中心是一篇序文《奉賀,大柱國即天卿翁大文宗宋老公祖老先生榮壽序》。作序并書署款的是:“順治辛丑歲仲秋壽日,賜進士第資德大夫,太子少傅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年家治生黃景昉頓首拜撰”。下有一白,一朱兩方印“黃景昉”和“大學士章”。
黃景昉(1596-1662),字可遠、太樨,號東崖,明末清初晉江東古人,遷居泉州。晉江東石檗村人。七歲即作《鴻雁麋鹿》時藝,“博瞻陸離,斐然成章”。于明天啟五年(1625)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十五年,會推閣員,名列第一,召對也稱旨,得升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與同邑蔣德璟同時入閣。十六年加太子少保,改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是年九月歸隱居家。
順治辛丑即順治十六年(1661年)此時黃景昉已是六十五歲的垂暮老人,然在此序文中其還是執小輩禮,可見所賀之宋老公祖決非泛泛之輩。同時黃景昉落款以明臣署官階,而其時他已身歷清朝,如虹氣節可見一斑。再觀黃景昉的書法得唐代歐、褚遺法,結體緊湊,法度森嚴,字跡鐵劃銀鉤入木三分,可謂人書俱老功力深厚。
該屏風背的左右上下皆飾奇花異草,十二花神(月季)等亦無不色彩絢麗婀娜多姿,以烘托中心的序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