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江明賢畫貫東、西:最美的山水在大陸
臺灣寫真:江明賢畫貫東、西:最美的山水在大陸
臺灣寫真:江明賢畫貫東、西:最美的山水在大陸
時間:2006-10-26 10:39:00 來源:中新網
名家
>臺灣寫真:江明賢畫貫東、西:最美的山水在大陸
 |
到臺灣著名國畫家江明賢家去訪問,他正在畫華山,名山五岳中,他已畫了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接著還要描泰山,繪衡山。
不久前,江明賢才帶著臺灣師范大學的五名博士生到華山,去與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五名博士生論畫。“華山論劍”多半是武俠小說虛構的情節,“華山論畫”卻是實實在在的兩岸藝文交流。
多年來,他總是這樣,身體力行穿梭于兩岸。去年,他又在北京、上海 、廣州最主要的美術館展出了作品,轟動一時。
江明賢說:“世界五大洲,我走了不少地方,覺得最美的山水還是在中國大陸,真是大自然的恩賜”。
在他畫室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本《古代游記精選》,里面收集了歐陽修、柳宗元、范仲淹、蘇東坡等名家的文章。為了畫好“大觀園”,他也讀“紅學家”周汝昌的“紅論”。
要畫好大陸的山水,除了實地寫生體悟,還必須多讀好的游記,才能下筆如有神。這是他的看法。
一九八八年七月,兩岸剛剛打破隔絕,江明賢就攜帶畫作前往大陸展覽,成為解嚴后臺灣畫家赴大陸辦展第一人。
也就是在這次的大陸之行,他有幸在黃山上見到了“十上黃山”的國畫大師劉海粟。
江明賢回憶說,劉海粟告訴他,天下名山,黃山最美,雄奇無匹。希望他能多來走走,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大陸美好的河山。
此后十年,江明賢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用他那“融西潤中,突破前人”的獨特風格,畫黃山煙云、萬里長城、桂林山水、樂山大佛、布達拉宮。
江明賢認為:“畫大陸名山大川,必須用大畫,不用大畫不足以表現其磅礴氣勢”。
說到“黃河石林”,他提高了聲調。
“真是懾人心魄??!當我從高處俯覽黃河石林”時,感覺到的是,它的粗獷、雄渾、獰厲,較之美國的大峽谷還要更勝一籌。我是一定還會去畫它的?!彼芨袊@。
直到目前, 江明賢畫過的最大一幅畫是黃山煙云,長三丈五,高一米半。曾長時間懸掛在臺北來來酒店中。
大陸的名山大川固然是他所鐘情,能令人“發思古之悠思”的平遙古城,蘇州水巷也是他所愛。他說,那些積淀著“古早”味的地方充滿了歷史、民族、文化和生命的張力。
江明賢愛大陸,也愛臺灣,在過去的將近十年,他畫臺北的龍山寺、三峽的祖師廟,畫高雄港,畫淡水河,畫玉山,畫八仙山。臺灣的“古跡”,他畫了一大半。他要把那些浸透著傳統文化的歷史印記,用具中國特色的水墨畫留下來。
生于臺中縣的江明賢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后留學西班牙的中央藝術學院,旅居美國近三年,特殊的閱歷和勤奮的不斷參悟,使他得以“中學為體,西學為體”,貫通東、西,獨樹一幟。
國畫大師李可染曾評論江明賢的畫作:“款題獨到,作品渾厚開闊,表現甚具新意,水墨與色彩配合得恰到好處”。劉海粟也稱贊他的畫作:“氣勢磅礴,構圖極佳,突破前人”。
“世界美術史沒有中國畫這一章,它就不完整,中國美術史沒有臺灣這一節,也就不完整。中國畫發展到現在,有兩大流派。一派在大陸,以北京為中心;一派在海外,以臺灣為中心,兩者合而為一才完整”。這是江明賢的觀點。
當世界上主要的美術館興起收藏中國畫的熱潮時,中國畫將變得更為輝煌。此乃他的觀察。他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過一兩年就要從師大教授任上退休的江明賢正在打算到北京去買個房子。以省卻經常把作品搬去搬來的困擾。他說,如果兩岸“三通”,就方便多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