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明筆透 微醺薄醉———朱斌的水彩之路
意明筆透 微醺薄醉———朱斌的水彩之路
意明筆透 微醺薄醉———朱斌的水彩之路
時間:2006-10-25 09:02:00 來源:合肥晚報·曹軍·
名家
>意明筆透 微醺薄醉———朱斌的水彩之路
昨天得悉,我市畫家朱斌從“李劍晨獎水彩畫雙年展”上捧回銀獎。該展是高規格的全國性大展,由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等權威機構主辦,這個獎項,對于朱斌個人和合肥畫家群體,無疑都是“沉甸甸的”。
朱斌的水彩之路,與水彩畫的發展歷史,頗有幾分暗合之處。水彩畫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早期的水彩畫,登不得大雅之堂,主要用來畫草稿及習作。直到18世紀,水彩畫才在英國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至今已是洋洋大觀。朱斌早期癡迷國畫,基本將水彩置于“寫生”之境,“有重點”、“大規模”地從事水彩畫創作,只是近幾年的事。中國水墨畫與西洋水彩畫都用水和毛筆為媒介,原理與意境相通;而水彩那光與色的奇妙結合,產生出淳樸、清新、滋潤、輕快的韻味,更令朱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他尋找著適合自身特質的藝術語言。從丟勒的水彩畫“開山”之作,到透納、康斯坦布爾等19世紀的藝術高峰,都像磁石般吸引著他,特別是美國鄉村寫實畫家安得魯·魏斯的作品,那種細膩、抒情的筆觸深深地打動著他。朱斌從具象“起手”,早期的《徽州系列》、《新安江系列》等都對房屋、河流、樹叢乃至四季變化作準確的刻劃。但“不茍同”的藝術個性和國畫家的背景,又使朱斌另辟蹊徑,追求更為灑脫的表現形式。
“徽州”和“自然”是朱斌的兩大創作母題。他用意象與抽象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以皖南徽州文化為主線,表現那白墻青瓦間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原詩意;而自然系列則以抽象的色彩對比,表現大地、空間、宇宙的變化萬千和秀麗宏偉。他的作品突破了傳統西洋畫的形式與構圖,賦予表現對象以新的視覺感受,他以輕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獨特的水色盡情地抒發對社會和自然的激情與感受,水色交融、揮灑淋漓里,達到“意明筆透”的境界,透露出微醺薄醉的感覺。在朱斌的水彩作品中,看到的是熟練的技法,體會到的卻是中國畫般的悠遠意境,或大氣磅礴縱橫交錯,或如涓涓細流悠悠地流進觀者的夢里,其生動和雋永,只可感受,難以言傳。
朱斌現為省美協會員、省青年美協理事、合肥市美協理事、合肥市青年美協副主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