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政園林局委托開展的“全球征集郭公標準像”活動已告段落,先后收到國內外的來函600余封,其中以本市居多。本次活動中,征集到多幅郭璞畫像,其中一幅晚清時期的畫像彌足珍貴,為建城鼻祖造型提供極重要的參考價值;所有來函中,富覽亭一號方案、郭公亭二號方案、最勝亭一號方案最受贊賞,已被確定為三個亭榭的造型;郭璞雕塑下面的平臺浮雕帶內容也已得到基本確定。
我市地方志研究者陳鈞賢送來一幅郭璞的全身像,它系晚清著名畫家任熊所畫。這是陳鈞賢在市圖書館借閱古籍時偶然發現的,欣喜之余予以拍照贈送。任熊是杭州蕭山人,史料稱其是繪畫全才,山水、人物等無一不通,肖像畫富有個性。具體負責郭公山設計任務的市綠化養護大隊總工程師周涓涓說,此前我市很難找到郭璞畫像,他們曾與郭璞家鄉山西聞喜縣聯系,得知當地也很難覓到郭璞畫像。市政協委員陳志謙是浙江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特地到郭公山實地察看,創作了兩幅郭璞像應征(如圖)。他認為郭璞像材質以花崗巖為最佳。
郭公山上擬建的富覽亭、郭公亭、最勝亭各兩個設計方案中,富覽亭一號方案得票403張、二號方案217張;郭公亭一號方案得票281張、二號方案339張;最勝亭一號方案得票414張、二號方案206張。來函中較為一致的是,郭璞雕塑下面的平臺浮雕帶內容應該鐫刻白鹿城興建歷史與白鹿銜花繞城獻瑞傳說。仙樂國旅新世界門市部的施正克還補充建議,浮雕帶內容還應雕刻白鹿城外城墻和內城全景圖,襯以古榕樹和海鷗展翅翱翔背景,以烘托古城悠久又豐富的歷史。
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沈洪保是原溫師院中文系退休教師。他認為郭公山原來會比今存的高許多,建議用山石和泥土把郭公山填高幾米,這樣或許會更顯出江邊美景,同時在增高的山頂上建“富覽亭”,就更能“富覽”四周。他還建議最好在郭公山建個小紀念館,陳列有關郭璞的生平事跡及文學、學術成就。
經評選,市民黃高路、施正克、吳曉初、顏可剛、陳志謙、沈洪保、計玲、余宏志、孟金、陳鈞賢等10人,被評為此次誠征意見活動最佳建議者,各贈送一盆紅掌名貴盆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