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蓬蒿——劉士銘雕塑展"在美術館開幕
"自在蓬蒿——劉士銘雕塑展"在美術館開幕
"自在蓬蒿——劉士銘雕塑展"在美術館開幕
時間:2006-10-23 11:38: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市場
>"自在蓬蒿——劉士銘雕塑展"在美術館開幕
10月14日下午,由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自在蓬蒿———劉士銘雕塑展”在中國美術館方廳舉辦了開幕式。本次展覽匯集了劉士銘先生從藝60年以來的200余件精品力作。為了準備這次的展覽,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研究組,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準備工作。展覽一開幕就引起了社會與媒體的關注,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還對劉士銘進行了專訪。
劉士銘1926年出生于天津,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作為徐悲鴻先生親自招錄的該校第一批雕塑系學生,師從王臨乙、滑田友等名師。他的雕塑借鑒古代陶塑手法,再現當代的生活。他運用我國古代陶塑的民族傳統手法,另辟藝術新徑,把自己樸素和真摯的感情融在他塑造的形象和陶塑的語言之中。在展覽現場,有不少的觀眾都受到作品情緒的感染。
10月15日下午,在中國美術館的學術報告廳,來自各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媒體一起參加了題為“當代雕塑藝術內涵和市場潛力專題研討會”。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首先發言,不少學者對劉士銘先生的雕塑作了分析和肯定;而華辰拍賣有限公司的甘學軍,以及其他的一些媒體雜志的主編則對中國目前的當代雕塑的收藏情況作了一個梳理。與會人員認為中國當代雕塑的收藏市場也是剛剛啟動,而市場進一步的開發,一方面有賴于經營者和拍賣行的教育和推廣,另一方面也有賴于像劉士銘這樣的雕塑大師的作品的出現,以及學術方面的有力支持。由于中國人收藏的習慣,以及藏品保養等方面的問題,中國藏家收藏當代雕塑作品的行為還并不突出,但這恰恰說明市場的巨大潛力。如何做好藝術教育和藝術普及工作,可能是決定是否能夠撬動雕塑藝術品市場的關鍵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