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榮八恥”談美術
從“八榮八恥”談美術
從“八榮八恥”談美術
談“八榮八恥”, 勢必要站在全國的高度來理解,要放眼天下,環視全球,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來理解,要以戰略的眼光來看,這是國家戰略。所謂國家戰略,是推動整個國家全方位進步的戰略,乃至全球大中華人的道德水平整體提升,又實實在在落實到自己及身邊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要做好上。在如此宏觀的戰略下不能單單當成口號來談,要拔出蘿卜帶出泥,要深刻地談。一定要明確,“八榮八恥”是使整個國家道德建設全面進步的戰略;“八榮八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提出的戰略;“八榮八恥”是要聯系 “創新型國家戰略” 聯系“可持續和諧發展觀”的目標而提出的戰略。而全面、發展、聯系地看問題恰恰是馬克思唯物辨證觀看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什么問題最后只要歸結于哲學的層面來談,并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法寶,就能很好地理解,這應該是理解“八榮八恥”的方法論??戳恕睹佬g》雜志的二篇文章:《榮辱觀是認知當代藝術的準繩之一》《論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藝術方向》總覺得思維方式不夠系統,角度不高,理解內容不夠深刻,我以為這并不是理解“八榮八恥”的方法論。
理解“八榮八恥”,勢必要站在一個趨勢的角度來談,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放眼天下大勢,中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每個人都感同身受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是因為社會的發展高峰期也是矛盾滋生的時期,處理不好,將會形成風氣如墮深淵。具體到美術界來說,繪畫中的某些政治題材,特別嚴重的是現在惡搞到劉胡蘭,紅色經典等,此等用一些表面現象來吸引外國的關注或一些人的獵奇心理,這是為了個人一時的成功而采取掀傷疤,露丑惡搞現象。也反映了一些人為了追求眼球經濟,一時成名,名人效應所綜合表現出的浮燥拜金主義、快餐文化、消費文化、炒作現象,如偶有個別現象還未足以釀成危險,但問題是這些現象已綜合表現為文化思潮,將深深影響到意識形態,問題就不得不重視了。做這些行為雖然對自己有好處,但其危害的根本是沒有顧慮子女看了怎么辦,要考慮下一代的影響,要考慮道德底線問題,不要混淆了當代特別是下一代的榮辱觀。這就需要道德底線及道德建設,進而需要八榮八恥了。由此所見用道德建設來促進全面進步,是使國民人心安穩,社會穩定,道德水平高尚,社會氣氛良好??傊侨鐣叭鐣娜诵暮椭C進步,這是“八榮八恥”戰略產生的背景。
以系統的眼光看“八榮八恥”。不是表面講八榮或九榮,他是深層次講國民的整體素質,講民心的穩定,是針對全國人民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精神素質、思想素質的整體提升,是一個統括的綱領。
以聯系的眼光看“八榮八恥”和“創新型國家”戰略,是為了達到“可持續和諧科學發展”的目標。而 “創新型國家”戰略,是整個國家發展創新產業,創新文化。要創新,沒有文化知識、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創新嗎?所以要提高國民的知識水平,提高全民整體水平,全民進步就是創新產業。那么,全國民進步,也是國家進步,國民整體創新也就是國家創新,這就是“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上面說了那么多是為了向《美術》雜志進言,《美術》雜志的戰略應該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繁榮基層美術,促進報導符合整體發展的美術現象,力要往一個勁使,進而盤活美術界全方位進步。
再來關注《美術》雜志所刊登《榮辱觀是認知當代藝術的準繩之一》《論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藝術方向》二文,其中《榮辱觀是認知當代藝術的準繩之一》,本身題目就錯了。榮辱觀是為了整體的國家進步而提出的戰略,其內涵具有很大包容性和應用性,是更好地促進文藝界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會約束批判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波普藝術等。如果用榮辱觀作為“準繩之一”指導藝術行為,無異于以榮辱觀作為上方寶劍砍人。這樣會約束當代藝術發展的積極性。而正確的方法是“藝術要按榮辱觀去做”。搞行為藝術、觀念、波普、裝置的藝術家只要是全身心投入到藝術本體中,是苦苦探索,甚至于苦行僧式地探討藝術理論,藝術觀念,并不為金錢所動,不為權勢所為,不為領導送畫,不貪贓枉法,不炒作投機,就是知榮明恥,這樣就是藝術的本體,這不關那些藝術形式和藝術主題,這些藝術家一定要有他們的空間,如果抹煞這些藝術家的精神,勢必影響美術界基層發展的積極性。
先來看看過去,解放初剛成立新中國的美術學院時,從純繪畫中分化出應用美術,一開始叫陶瓷專業,后來上升為工藝美術,工藝系里面有服裝設計、裝飾繪畫等等專業。再后來又分出設計系,設計系先分環藝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現在又分為動漫,多媒體設計,今天還擴大建成設計學院。從美術學院分化的過程中可見,并沒有出現意識形態問題,相反,這些發展還促進了社會進步,繁榮了社會經濟,而且報考的考生每年俱增。相對,純繪畫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對比應用美術相形見拙。到了今天,純美術的推進,還要依賴行政撥款來喂養,如果還要提倡各種“準繩”,就要檢討一下,要看看現在想想未來了。至于對行為,裝置、波普等前衛藝術存在的問題,關鍵是怎么區分,引導,上一代和這一代已難改變,但也不要拿“準繩之一”一竹桿打落一船人,要引導,有要戰略規劃,更要注重教育,但不是抹煞。
現今這個社會,是一個經濟社會, 已沒有了延安年代的尖銳矛盾,更沒有了明顯的階級對立,社會矛盾已呈現分化,細化,所以藝術上沒有必要高舉高打各種準繩。而且,改革開放以來,因為實踐大有空間,社會多是以實踐來推動發展,以實踐總結理論。但發展到了今天,也出現了各種歷史的、客觀的問題,這也是發展規律中難以避免的。今天要發展,是要急盼高深的理論來指導。今天,社會資源已到了不能承受之輕,社會因為發展迅速,能源出現了三高一低。而美術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藝術家出現了浮燥、焦慮的作風,不講文化底蘊,暗箱操作,畫壇霸氣,圈子拉幫結派等,這些現象主要是一些客觀歷史和一些人的道德造成的。所以美術界要發展,最是需要統觀全局、高屋建翎的理論來指導,這個理論就是 “八榮八恥”。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未來,“八榮八恥”不是一個標準,更不是一個準繩。譬如說:一個人如果不見義勇為,你也奈何不了他。所以八榮八恥不是立法,也并非標準,是建議,是道德底線。八榮八恥是具有戰略性,方向性的,是目標。具體實行的戰術是要用統一戰線,用道徳教育來實行。在美術界,如果全國民能接受更好的抽象藝術,更好的行為藝術,這就是社會的進步,這恰恰也是美術工作者的任務,所以八榮八恥是很廣也是很具體的,它是具體到做好一個藝術家, 做好一個作品, 做好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它是致廣大盡細微,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的道理。當然,藝術家也要注意社會變革、經濟進步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任何一切藝術形式的主題都要健康,無論何種行為都要愛國,都要有“八榮八恥”。這是美術界的“八榮八恥”。
從對“八榮八恥”的正確認識到分析美術界的過去、現在、未來,故此斷言:行為藝術、觀念藝術、裝置、波普,只要是健康的,能促進美術整體發展的,又是正氣的,是可以引導向前發展的。就算當中有不健康的過激的行為,也要用統一戰線,要改造,要團結,當然,也要有所批判。這樣“和而不同”才能匯聚美術界成強大力量,扭成一股心,取得整體的進步。美術界要發展,最硬的道理是要整體和諧可持續發展,并是在發展中求和諧,這應該是美術界的“八榮八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