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11年化石竟屬珍稀矮水牛
館藏11年化石竟屬珍稀矮水牛
館藏11年化石竟屬珍稀矮水牛
一名好奇的外行人11年前帶了一盒骨化石到美國芝加哥市菲爾德博物館。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其中部分化石屬于世界唯一已知的一種矮水牛。
這種水牛生活在上次冰期末期,在如今的菲律賓島嶼活動。10月出版的《哺乳動物學學報》中,這種水牛被稱作“宿務水牛”。名字源于發現化石的地點——菲律賓宿務島。菲爾德博物館哺乳動物館館長拉里·希尼說,這是一項重大發現,因為宿務島以前從未發現過任何哺乳動物化石。希尼說,人們總是帶各種東西來,通常都被證實為雞骨頭或豬肋骨,但這次真的具有科學價值。研究發現,“宿務水牛”比以前所見過的水牛都小,比目前菲律賓的瀕危物種“民都洛水牛”小20%到25%。
通過研究牙齒化石上的磨損程度和肱骨化石的生長紋,希尼確信,這屬于一頭矮水牛而不是小水牛。希尼還認為,這種矮水牛是現代常見的亞洲水牛的祖先。他說,矮水牛可能生活在冰河世紀末期,當時海平面比現在低大約120米。菲律賓各島嶼當時相互連接或距離很近,大部分地區為大草原,構成水牛理想的棲息地。他說,矮水牛消失的一種解釋是,菲律賓氣候變化,越來越濕熱,導致草原消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