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東方魔術般的藝術”
守望“東方魔術般的藝術”
守望“東方魔術般的藝術”
時間:2006-10-21 15:13:00 來源:人民網
市場
>守望“東方魔術般的藝術”
“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對打百萬兵。”具有“東方魔術般藝術”稱譽的甘肅環縣道情皮影在困境中得到有效保護的經驗,引起眾人廣泛關注。
日前在甘肅省慶陽市舉行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環縣道情皮影保護工作的做法,對環縣皮影的開發利用給予高度評價。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指出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不怕困難,努力工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高尚精神,科學有效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環縣皮影產生于宋代,清末形成體系,是歷史悠久、極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上世紀50年代,曾3次進京演出。2003年,被文化部列為首批10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試點之一,今年5月,進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全縣從事皮影演出和制作的藝人發展到500多人,開發出皮影產品50多種,年創利潤300多萬元。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環縣皮影文化節上,皮影精品展、道情皮影傳承保護試點工作成果展、皮影演出等,展示了當地皮影保護的不凡成果。
環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十年九旱,交通不便,自然和經濟條件都比較差,全縣年財政收入僅3000多萬元。但當地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將道情皮影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科學謀劃,采取措施,構建體系。縣委縣政府不單單把道情皮影的保護作為一個試點項目,而是將它作為熔鑄民族精神,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建立了運轉有力的保護工作機制,制定了《環縣道情皮影保護傳承暫行規定》和《實施細則》;成立了編制10人的道情皮影保護中心以及環縣道情皮影研究會;緊緊依靠有關專家,制定了科學的道情皮影保護規劃和實施方案;克服種種困難,想方設法籌措保護經費,投資1200萬元興建了環縣道情皮影博物館,并逐步加大投入。一系列保護措施,形成了環縣皮影的保護工作體系。
周和平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新的探索性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因此,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工作實踐,不僅有效保護了一批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各地積極探索,創造了一些很好的做法,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