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Asian相質-亞洲藝術家邀請展
2006Asian相質-亞洲藝術家邀請展
2006Asian相質-亞洲藝術家邀請展
時間:2006-10-21 17:23:00 來源:世藝網
市場
>2006Asian相質-亞洲藝術家邀請展
2006Asian相質-亞洲藝術家邀請展開展。
參展藝術家:樸宗夏 (韓國 漢城)Jongha Park (Seoul Korea)中村一美 (日本)Kazumi Nakamura (Japan)李書安 (中國 北京)Li Shu an (Beijing China)劉旭光 (中國 北京)
王天德 (中國 上海)張羽(中國 天津)
策展人:劉旭光
展覽總監(jiān):付庸峰
展覽助理:劉子璞
展覽日期: 2006.10.01——2006.10.30(am10:00——pm18:00)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王四營甲2號-觀60號,郵編:100023
電話: 8610-67201766
傳真: 8610-67201799
郵件E-mail:beidge-gallery@163.com
中國、日本、韓國之間的淵源與他們的思維方式有一致性。我以為來自古代的哲學思想乃至我們的生活習慣,甚至用餐時使用筷子的方式都是相同的,如果我們從民族學的本質出發(fā),去探究更深刻的層面時,我們發(fā)現其中又有區(qū)別。此時這些差異也體現在他們的生存空間,與文化的特性融合到一起的時候所產生的不同,這些不同點在他們的生活中各有體現,必然要反映到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所以在表現方法上也有明顯的區(qū)別,亞洲的當代藝術也就是有了這些不同之處才顯得更有意思。在當代的世界藝術格局中,才有了他們的并存的位置,同時凸現出他們的鮮活的生命力。
“相”是樣式,亞洲的語言方式可能源出的思想的點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共同受到了西方的當代工業(yè)革命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當代理念的影響,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作用,這些物質生活的發(fā)展,無疑也提示新一代的文化人的思索,對東方的問題的反思也是在物質水平的提高之后,廣泛引起關注的原因。東方藝術家在原有的文化根源中創(chuàng)造世界性的語境方式,這一歷史過程是艱難的,其中對原本文化的理解并在新的視覺語境中轉換,以當代的話語方式與世界當代話語相互來往交流。他們的存在意義是在文化的層面上已成為與世界交流的重要媒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