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屆“藝術北京2006”在農展館的開幕,華慶獨特的“紅猩猩”系列作品也如期展現于大家面前了。
10月5日晚七點,在藝術北京舉行近千人的開幕酒會中,亞洲藝術中心的展位前聚集了眾人觀注。 這次亞洲是以個人展形式,推出華慶2006最新的 “紅猩猩”系列作品,一共9幅。每張作品中紅猩猩的動作及姿勢都不盡相同,如沉思、模仿、嬉戲、幽默、遠眺等。 華慶以紅猩猩熟悉、幽默的形象作為畫作的主要元素,搭配著象征人類悠久歷史及高度文明發展的符號,兩者在藝術家的巧妙結合下,構成具有視覺與心靈震撼的藝術創作。藝術家以最直接原始的思維和與之相應的形式,探索和思考與人類密切相關的愛、生、和平、戰爭、生存與死亡等終極問題。
其中主墻面展出的巨幅作品“藝術的起源”(380x250cm),堪稱是整個博覽會中最大幅的作品,畫面中體型碩大、雙手高舉的紅猩猩,在呈現出強勁的視覺沖擊力時,也引導觀者進入人類歷史、文明、智慧的探索與反思之中。酒會中也特別安排一位頭戴紅猩猩面具的演奏家,穿著代表上流社會的燕尾服,坐在象征著人類最高智慧-E=MC2的磚塊上,演奏歐洲古典音樂作曲家巴赫的大提琴曲。巴赫的音樂是工整、典雅、對稱、和諧的數字組成。數字是上帝書寫宇宙的語言,一首和諧的音樂暗合宇宙大自然的規律,而藝術家用一個原始人坐在人類最高智慧的E=MC2 愛因斯坦的磚塊上,撥動宇宙的弦,奏出巴赫優美音樂。給我們展示無數文明歷史、人與自然等等奇妙關系。
五天的展覽,華慶“紅猩猩”個展,無疑是整個博覽會的主要焦點,現場繪畫與裝置藝術的對話,讓所有參觀者都對 “紅猩猩”的印象非常深刻。著名批評家高名潞、趙力等也到現場與藝術家進行交流,并給予相當的肯定及評價。許多國內外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更表示,這些作品是這幾年當代藝術圖象過度重復化,一種相當獨特的表現語言,認為藝術其實還是需要注入相當的內涵及思想性的。 而國內外媒體如工商時報、聯合報、中央通訊社、競報、北京晨報、藝術世界、藝術家、藝術財經、美術觀點、聚焦中國、ART & AUCTION, ART MEDIA, Art in Culture等也都表示高度的興趣及報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