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情結
紅星情結
紅星情結
2006年9月7日,北京報國寺全國錢幣交流會人山人海,商販云集。上午10點,筆者行至報國寺東側“中國期刊館”外面的地攤,一本橘紅色的英文書讓我駐足——《Red star over China》(by Edgar Snow)。這是一位來自南京的女書商銷售民國舊書中的一種,開價2200元。我不熟悉外文,但此英文書名卻簡單到每一個中學生都能多少知道它的大意——“紅星照耀下的中國”。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著《紅星照耀下的中國》(中文譯名《西行漫記》)最早真實、客觀地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根據地,詳細報道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出版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評論說:“《紅星照耀下的中國》是經典性報告文學的樣板。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fā)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新大陸的發(fā)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那么,我手上的這冊《紅星照耀下的中國》會不會是斯諾最早的初期版本呢?向書下細看: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 1937 ( 1937年倫敦戈蘭茨) —— LEFT BOOK CLUB EDITION(左派圖書俱樂部版)——NOT FOR SALE TO THE PUBLIC(該版不對公眾銷售 非賣品)。太復雜了,一片茫然。
誰能解謎?急中生智。3分鐘前,見到著名軍事學家宋曉軍先生也來報國寺淘書,何不請教于他?一撥手機打通,宋先生到場:1937年10月倫敦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無疑。我耳根一豎,砍價,交款,1500元拿下。如飲美酒,如上高樓。
很多人不知道,這部經典之作斯諾差點沒寫成。1936年6月至10月,斯諾在陜北蘇區(qū)采訪了近4個月,取得了豐碩成果。他記錄了十幾本筆記和日記,拍攝了30多個膠卷,搜集了大量中國共產黨的雜志、報紙和文件。這些是他后來完成《西行漫記》的主要素材,他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放在一個提包里。1936年10月21日下午,斯諾動身離開蘇區(qū)。他從陜西保安來到洛川,乘上一輛東北軍的卡車,向西安進發(fā)。他把裝滿采訪收獲的提包放到車廂的一個角落后,自己坐進了駕駛室。這輛卡車上還裝載著東北軍急需修理的幾麻袋槍械。幾個小時后,斯諾一行到達了咸陽。押送槍械的士兵們下車將麻袋卸下。當卡車到達西安后,斯諾發(fā)現提包不翼而飛了。經過分析,斯諾初步判斷可能是押車人為躲避檢查,將提包塞進了麻袋,在咸陽與槍械一起卸下了車。此時天色已晚,司機建議第二天一早返回咸陽取包。可斯諾清楚地知道提包里裝的是他4個月的心血,一旦丟失,永遠無法彌補。他堅持讓司機立即開車回咸陽。司機無奈,只好照辦。斯諾后來回憶說:當夜“終夜輾轉不睡,掛念著我的行囊,如果這行囊在咸陽被打開了,不僅我會失去行囊,那些和我同車的東北軍士兵也會陷入絕境,因為在咸陽駐防著南京的憲兵。”凌晨,當司機提著提包出現在他面前時,他激動不已,再三表示感謝。事實證明,斯諾連夜尋包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第二天一早,蔣介石突然飛抵西安,一切交通全部斷絕。1936年10月底,斯諾帶著失而復得的珍貴提包回到北平,他立即著手撰寫報道。1937年10月,斯諾在倫敦出版《紅星照耀下的中國》,短短兩個月內再版5次,幾個星期內就銷售了10余萬冊。
斯諾著《紅星照耀下的中國》開創(chuàng)了毛澤東生平事跡研究的先河,也是把毛澤東推上世界舞臺的重要里程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