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現長沙王王后墓及金縷玉衣
湘現長沙王王后墓及金縷玉衣
湘現長沙王王后墓及金縷玉衣
長沙文物考古研究所今日向媒體通報,歷時半年多發掘、地處長沙市望城縣的鳳蓬嶺一號墓墓主應為漢代劉姓長沙王王后。這一次重要的考古發現不僅挖掘出金縷玉衣等大量精美文物,更彌補了長沙地區西漢晚期長沙國王室墓葬形制及葬制的空白。
據中新社長沙十月十二日電,該墓墓坑平面呈「中」字形,全長三十點三米,寬十四點八米,葬制為西漢時期帝王特享的「黃腸題湊」葬制。墓室被巨大方木分隔成三列九室,其中主室南部為棺室,內有兩層漆繪套棺,中部為正室,主要擺放青銅器及漆器,其它方位的側室則用作車馬庫、錢庫、武器庫等。
該墓葬歷史上曾被盜,發掘前發現兩處盜洞。但經過仔細發掘,仍出土了各類金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等兩百余件珍貴文物,其中不乏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金縷玉衣。而一尊造型精美的銅燈也頗為獨特,其圈足邊緣部仍能清晰看到「銅高二尺重廿二斤七兩長沙元年造」的銘文,表明了漢代長沙國自行紀年。
考古專家從墓室葬制及出土文物等方面初步推測,墓葬年代為西漢晚期,而出土漆盤和一件漆耳杯上的「長沙王后家杯」字樣也進一步證明了墓主身份,即某代劉姓長沙國王后。
長沙市文物局有關專家認為,風蓬嶺一號墓的出土文物再現了漢代長沙國的燦爛文明,對于研究漢代長沙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義,其獨特的葬制一改西漢前期諸侯王墓回廊式傳統,為研究漢代諸侯王王室墓葬制度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