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八景”塑張掖路雕塑之魂
“蘭州八景”塑張掖路雕塑之魂
“蘭州八景”塑張掖路雕塑之魂
昨日,就張掖路雕塑的整體規劃設計的思路,本報記者專訪了參與張掖路雕塑設計的幾位雕塑大師。
此次參與規劃設計張掖路雕塑的雕塑家有6位,其中兩位來自西安美術學院,四位蘭州的雕塑家分別是文巖、羅代奎、靳勒和牛衛軍。他們歷時一年多設計出了20件不同題材的圖稿經專家篩選后定下了10組,并向市民征集意見,直到確定下最后6組再做二次創作,然后雕塑成三維的、可從380度都能看到的一個完美雕塑。這6組雕塑將略比真人大一些,使市民和雕塑之間有親和力,讓老百姓能近距離接觸,完全可以和藝術品交流。
雕塑家在談到設計思路時激情飛揚,文巖大師說,當初設計雕塑的思路是參照老照片、圍繞清末時期蘭州的一位叫何海樓的畫家畫的國畫《蘭州八景》而來的。蘭山煙雨、古剎晨鐘、五泉飛瀑、白塔層巒、虹橋春漲、蓮池夜月、河橋遠眺、梨園花興,這八景曾經都是蘭州的標志。另外此次設計將體現出蘭州人和古絲綢之路商人的交易狀況,如《斗轉星移》雕塑由兩個人物組成,一個是百年前的老者,坐在街頭執筆伏案,為身隔兩地的人寫書信;一個是當代青春少女,拿著手機邊走邊語,與遠方的親人聯系。本作品以時空錯位的方式,營造出一種動與靜、老與少、古與今的鮮明對比。表現出人類信息由鴻雁傳書,到一語通天下的變遷,反映當代科學、文化、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進步。
雕塑家們敏銳地捕捉了現實生活中最生動的一面,其中,《蘭州牛肉面》這一設計就是根據雕塑家文巖兒時的記憶所設計的,主題充分體現了蘭州牛肉面的拉制和顧客們吃牛肉面的場景。 文巖說希望市民從雕塑上感受到一個時代的影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