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發現神秘望鄉臺 真武山頂的廟宇式古建筑
江津發現神秘望鄉臺 真武山頂的廟宇式古建筑
江津發現神秘望鄉臺 真武山頂的廟宇式古建筑
民俗文化和地方史志專家日前發現——位于江津支坪街道真武山頂的廟宇式古建筑,系湖廣填四川時客家移民修建的望鄉臺。專家稱,該古建筑對研究當時的移民文化和民風民俗有較高價值。
該古建筑地處真武場后約350米的陡坡,下、中、上三殿相連,下窄上寬,形如弓背,形成梯次。望鄉臺占地約25平方米,墻基和墻體由條石砌就,中殿與下殿由7級陡梯相連。下殿外墻兩側,是兩個雕刻精湛的萬字窗,分別寓意萬德吉祥和萬德莊嚴。整個望鄉臺,除供臺、神像被毀損外,其余結構保存完整,墻上有“嘉慶?菖年補修”等字跡。望鄉臺斜坡下,是一片墳塋。站在望鄉臺大門,真武場、綦江河和真武渡口盡收眼底。而今,望鄉臺已成為當地一鐘姓人家的住房。
江津市文物管理所張亮副所長稱,望鄉臺是遷徒異地的群體在高地上為死者修建的廟宇式建筑,便于亡靈在月夜登高觀望故鄉,是思念親人的神秘地方。他說,《百鬼夜宴》有“望鄉臺乃解眾鬼思鄉之苦之地也”一說。當地客家移民也有“一步踏進鬼門關,二步走上黃泉路,三步進入望鄉臺,陽間親人哭哀哉……”之說。
張亮說,真武場是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的中心地帶之一,主要有馬、古、袁、吳等客家移民大姓。現在的居民,90%以上是客家移民后代。當時湖廣客家人順長江來到真武場安家落戶,按照他們的民風民俗,在場上建起了“九宮十八廟”和帶有迷信色彩的望鄉臺。前年,文管所在清理文物時,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福建客家移民會館天上宮、廣東客家移民會館南華宮、江西客家移民會館萬壽宮等五處明清建筑。
之后,重慶和江津的民俗文化和地方史志專家、文化文物部門等多次到此考察。日前,經全國著名區域史家、明清史家、客家文化學者孫曉芬教授考察后,確認該建筑是客家移民修建的望鄉臺。
張亮稱,望鄉臺的發現,對研究湖廣填四川運動及其地方史、地方民俗等提供了新的佐證。目前,真武場客家移民會館群和望鄉臺,已上報市級保護文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