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校之寶
傳校之寶
傳校之寶
時間:2006-10-13 16:16: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傳校之寶
|
| 我在陸行中學工作29年,1980年調往上海文藝出版社。 |
|
我有著多種業余愛好,書畫其一。校領導知道我與申城書畫家有交往,便將書寫校名任務交我。想了幾位書法家,最后確定沈尹黙先生,理由有:一、沈老是全國知名書法家,“五四”運動新文化前驅者之一;二、他也教過書,曾經是教育工作者。對象確定,困難隨之而來,因為我并不認識沈尹黙。我想,尹黙先生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何不通過他同事介紹,于是去找時任畫院副院長王個簃。走訪王府,說明原委,個簃先生表示此事不難,即修書一封,寫出地址,讓我直接前往,面陳一切,困難總算初步解決。
這里,還要續寫另一困難。須知,中學教員,每天有課。要去請名書家寫字,絕非半天時間能辦妥,解決辦法,只得調課,空出一整天時間。教導主任分工管調課的洪有紈女士,金陵女大畢業,為人謙和,性格慈愛,助人為樂,對求助者從無慍色。我可算是調課次數最多之人,以至后來偶爾遇上,她也會主動問一句:“阿是又要調課?”對她的理解與支持,我衷心感激。說實話,我教課并非美術,但在校中,卻辦過書畫展覽、書籍藝術展等。美術老師周世濼要學雕塑,我也會主動陪他去油畫雕塑創作室請教專家,及至作品誕生,又設法請王大進教授從市里來校審閱并提意見。略書數事,即可知我往返市區、浦東的東奔西跑,既非本職工作,難免為某些人視為“不務正業”,“無事忙”,我不以為怪,自認為也是一項播種活動,學生需要。
閑話敘過,言歸正題。沈老家住虹口多倫路,進門坐定,呈上信函,老先生深度近視二千二百度,湊近信紙看完,正當我忐忑不安時,卻承他應允了。他問明書件尺寸,直式橫式,又說今天寫不成了,過一周來取。此時我方發現書桌上放置著一幅宣紙,已經寫就幾行,行書,墨跡未干,尚待完工。令我奇怪的是,字幅與書者并不直對,而斜放著。沈師母說:“老先生視力很差,且斜視,紙幅放正,寫出字不正;紙張斜放,寫出字就正了。”原來如此!
我問過王個老關于書件酬謝事,答復是:“你們學校地處郊區,送點農副產品,就很好。”屆時,我買上浦東活雞一只,農民家養草雞蛋一袋,半斤重活鯽魚四條,是釣來的那種,身子烏黑,魚鱗不傷,看看也愛人。到了沈家,尋來一盆,盛水將鯽魚養著,殊不知魚一親水,張嘴蹦跳,活躍非凡,寧靜書齋,平添不少情趣。我們終于有了尹黙先生手書校名了。
以上是1962年事,沒過幾年,“文化大革命”了,萬幸的是書跡保存完好。“文革”后,為長久保存,我建議裝裱成軸,于是送往上海市最權威裝裱單位。我校取件付款時,竟有人愿出高價洽購,我們答復:“這是學校財產,傳校之寶,出價再高,也不出讓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