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門傳人 健筆生情——周國良
畫門傳人 健筆生情——周國良
畫門傳人 健筆生情——周國良
時間:2006-10-13 17:03:00 來源:人民網
市場
>畫門傳人 健筆生情——周國良
 |
楊德賢(原無錫市文化局局長)
京都名畫家周懷民先生才情出眾,其存世佳作富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尤以葡萄名揚畫壇。大家知道,凡大畫家都有一手“絕活”,李可染善長畫牛、黃胄擅畫毛驢、徐悲鴻喜作奔馬、程十發善寫山羊。而周懷民的葡萄,濃墨重彩,譽滿京城。如今他的兒子周國良,傳承了他的衣缽,日為畫壇矚目。
說來也是緣分。二十二年前,為無錫尋覓元代四大家之一倪瓚墨寶,到北京西海西沿一個四合院里,拜謁了周懷民夫婦。起因是無錫市長說倪云林家鄉沒有倪云林的畫覺得慚愧,要設法尋覓。有一次,國畫大師黃胄路經無錫,宴請時提到無錫籍著名畫家周懷民家中有收藏。初識周懷民,這位身材魁梧、步履從容、童顏鶴發、面容慈祥的老人,一見家鄉來客,聽到無錫鄉音,立即把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都叫了出來,一一介紹。這也使我認識了面型清秀,帶有幾分靦腆的周國良。
我們一見如故。在我的想象中,出身丹青世家,耳濡目染,家學淵源,彩墨葡萄,定得真傳,肯定是畫葡萄高手。其實不然,周國良金鯉畫得獨樹一幟,成為畫魚新秀,他沒有跟隨父親學,而是拜在有“魚王”美稱的上海著名畫家吳青霞門下。
吳青霞是常州人,周懷民是無錫人,兩位畫壇老友,皆國學修養深厚,筆姿秀潤天成,而吳青霞是“才慧天生信有之,閨中下筆虎頭癡,常州星象清涼甚,數到青霞女畫師。”她的水墨鯉魚深受人們喜愛,一幅討民間口彩“年年有余”的《九鯉圖》,印數竟超過百萬。周國良告訴我,當讀到老師的形態各異的魚,仿佛從碧水中朝你游來,仿佛聽到了流水的聲響,這無疑是老師的絕活,我一定要拜她為師。我把欲拜吳青霞為師的想法告訴父親時,他慈祥一笑說,好嘛!當吳青霞得知周國良欲拜她為師時,這位年逾古稀的名畫家欣然答應。從此,周國良專心致志地學畫金鯉,在他的房間里,養著一大缸鯉魚,朝朝暮暮仔細觀察,手里不停地畫魚,一南一北,路隔千里,靠書信來往,遙寄作品,一個學習刻苦,一個悉心指點,周國良畫藝大進。有一次,他寄給老師的雙魚圖,吳青霞熱忱地在畫上題寫道:
橫浦斷橋處,
青溪綠映據,
故人千里情,
尺素寄雙魚。
這首詩,寄托著老畫家的一片深情。
為覓倪瓚的畫,而拜謁周懷民,倪瓚真跡未覓到,反到促成了周老獻出了一生珍藏宋元明清古畫71幅,其中包括宋《四喜圖》、元《臨蘭亭序卷》,可謂稀世珍品。至于沈周、文徽明、石濤、弘仁、龔賢、華巖、八大山人朱耷等名家作品,都在其中。周國良在向我敘述全家支持周老獻出一生珍藏時說:“我們支持父親獻畫,我是學畫的,并不是不懂得這批珍品的價值。確實如此,一些著名畫家逝世后,子女為繼承父親作品,吵得不可開交。這還不僅僅是近代著名畫家就要如此,更不要說古畫了。父親的想法是對的,國家收藏比個人收藏好。我們子女就是繼承了父親八幅十幅畫,可能很快就散失了。我們都有手有腳,天地要靠自己創,你說是不是。”周國良說得非常平靜,越發使我產生敬佩之心。
自此以后,周國良視我為兄長,我稱之為小弟,兩人無話不說,無事不談,成為至友。我對周國良的印象,雖可說是無錫老鄉,他確是北方漢子的性格,襟懷坦蕩,溫良敦厚,重意輕利,一諾千金,秉性耿直,待人以誠,溫文而雅,沉穩堅定,修煉內功,探索創新。我曾問過周國良,畫魚是拜吳青霞為師,那山水呢?周國良說:“山水當然跟父親學。父親是善于通過營造畫面環境來表達意境、意趣、情感、理念的。他的山水畫,能透析山靈秀,畫出山水連,凸險磅礴勢、鐵宕氛圍態。萬木蔥蒼、粉墻烏瓦、小橋流水、清泉映襯,表達出真山真水的真情實感。”周國良對周老山水的精辟見解,可見他畢竟耳提面命,一脈相承,傳承了周懷民的精神。
這些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這中間,我們雖然有書信來往,電訊傳遞,偶而也有互訪,也讀過他的一些作品,但畢竟路隔千里,聯絡頗少。二00六年四月,太湖風景區黿頭渚公園舉辦藏品展,邀請了北京、上海、南京、無錫的書畫名家參加,周國良也在邀請之中,我們有機會深談了許多往事,系統地讀了他的許多作品。閑談之間,了解到這些年,他到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以及香港等地展出,作品曾被中外政府首腦及天安門、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央統戰部、民革中央和煙臺、沈陽、深圳等博物館收藏,這真讓我刮目相看。先讀魚畫,周國良如今是介于工筆和寫意之間,一條條鮮蹦活跳的魚躍然紙上,形象極為生動,又不失和諧凝重,氣勢優美,獨標一格,充滿藝術靈性的詩意交融,已臻人畫俱佳的化境。再讀山水,周國良是走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道路。他把山巒、樹形、泉瀑簡化為單元符號,精心安排的煙云,使氣勢磅礴的畫面頓生靈氣,深深淺淺的丘壑中,點綴著許多醒目的小樹,飛瀑由遠而近轟然而下,與向上奔涌的浮云對比,形成矗立逼人的氣勢。他以黑與綠色為基調,作大面積潑墨潑彩,一種黑白虛實,丘壑起伏,煙云變幻,水墨淋漓、流光溢彩、波光閃現、靈氣溢動的詩境躍然紙上。后讀花卉,周國良他花卉的題材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牡丹、荷花、梅竹、紫藤、枇杷,隨著個人閱歷的增長、學養的積累,眼界的開闊,審美觀的形成。或許是有山水畫功底的緣故,在他的花鳥畫中,凸現了筆墨與色彩的虛實、濃淡、干濕、輕重的對比轉換,表現了旺盛的生命節奏。可謂孕之于心,揮灑于紙,構圖上布局嚴謹,形象簡潔,統一在完美的畫面中。
交談中,我對周國良說,你出身畫門,又得名師真傳,畫藝進步之快,令人欽佩,說說心得,他認真思考后說:“啟蒙老師是很重要的。可任何事情有兩面性,得名師教授,可讓你路子走正,獲益匪淺。但有時也會被名師圈住,雖欲跳出,極為吃力,如無名師指授,自己摸索,四面八方,吸收營養,少框框限制,容易出新。這些年,我是吮吸各門藝術營養,腳踏實地,苦行心學,出入傳統,立意創新,正是古人講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一定要點淺求質感,水墨求韻味,行云求動態,色彩求光感,視覺求清麗。這樣的作品,才會讓人喜歡。話說回來,我不是反對拜名家為師,第一口奶非常重要,而路畢竟要靠自己,筆健才能生情。”這番話有內涵、有深度、有沖擊力,讓我看到了畫家脫穎而出的原因,看到了畫家的激情在燃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