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雄“神雕”聲名遠播
鄒雄“神雕”聲名遠播
鄒雄“神雕”聲名遠播
高州根子紅荔閣、化州倒流灣、高州冼太廟都是我市的旅游景點,這些風光秀麗的景點,由于有了一種石刻藝術的點綴而變得更加迷人,這些石刻佳作都是出自于鄒雄之手。鄒雄原本是個雕刻行業的門外漢,但他憑著好奇與愛好,專心鉆研電腦石刻工藝,刻出了一件件優秀作品,成為我市,乃至粵西地區“石刻界”的知名人士,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甫見鄒雄,他給人的感覺是充滿文化藝術氣息,但藝術創作并不是他的創業起點。當年他讀高一時就考上了湛江師范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高州當了一名中學教師。他對電子自動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于1992年獲取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畢業證書。鄒雄有很強的好奇心,并樂于鉆研,他發明的家用自動抽水控制器獲得國家專利。鄒雄興趣廣泛,愛好讀書,電子、電腦、攝影、錄像、園林、文學、書法等無不涉獵。他不但有技術專長,也具較深的文學、哲學、歷史、宗教文化的功底,藝術鑒賞能力強,是個既懂技術,又懂藝術的奇才。
其實,其他愛好對鄒雄來說并不是至愛,當他留意中國石碑文化時,才發覺自己被其深深地吸引。為了了解“碑文化”,他經常走訪民間藝人,相互切磋,多次到各地的碑林進行探究。他在觀摩石刻作品中領悟到,自古以來,石碑都是手工雕刻,效率低,質量難以保證,如果將現代電腦技術與古老石刻藝術結合起來,效果不是更好嗎?他憑著一種好奇與愛好,毅然辭職下海,專心研究石刻工藝,立志闖出一條科學技術與藝術聯姻之路。于是他動手進行實驗,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毫不氣餒。為了使這一技術獲得成功,他四處尋師訪友。當他得知某處有類似技術,無論花多大代價,必登門求教。他先后到福建、湖南等地學習相關技術。經過反復試驗,他終于摸索出一套電腦控制撞擊雕刻技術。1996年,他在高州開辦了粵西地區第一家電腦石刻工藝廠。他利用自己既懂技術又懂藝術的優勢,不斷改進技術流程,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始終保持技術領先的地位,吸引了省內外許多同行及有志加入此行業者前來參觀學習。很快,鄒雄便被眾人譽為“神雕”,后來,他也為自己的工廠取名為“神雕電腦石刻工藝廠”。現已被列為高州市旅游協會會員單位。
鄒雄的石刻作品一件件問世,并且有不少作品頗具濃厚的藝術性。例如,江澤民手植荔枝樹紀念碑,化州倒流灣風景區山巖上字高六米的“倒流灣”三字巨幅碑刻,化州名教大型書法藝術碑廊,還有“高涼鼓韻”城雕、紅荔閣、寶光塔、冼太廟、吳川林召堂紀念館等碑記都是鄒雄的代表作。這一大批具有強烈藝術效果的石刻作品,引起了書法界的關注,獲得我國書壇泰斗、中國書協前主席啟功先生題詞:“神雕石刻,藝術領先”,中國書協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陳永正先生為他題詞:“神馳萬里,雕刻千章”。
有專家認為,鄒雄的作品既保持了書法藝術的筆畫韻味,又增添了金石味,古拙、蒼勁、樸實、飄逸。鄒雄的石刻作品,無論是民用記碑,還是藝術雕刻,都美觀大方、惟妙惟肖,受到許多知名人士的稱贊。鄒雄的木刻、塑像、瓷畫等作品也深受顧客的青睞。為了使電腦石刻更具藝術效果,他特意聘請了書法名家蘇漢材、傅培權、陳椿漢等為藝術顧問。他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被評為工藝美術師,吸收為高州市冼夫人研究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楹聯學會會員和茂名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藝無止境”,是中國書協原常務副主席、書法評委會主任劉藝給鄒雄的贈言,這也正是鄒雄的人生理念。目前,他正專心鉆研,進行技術攻關,爭取早日實現電腦木刻,進一步發揚雕刻藝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