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第一圖”《長征萬里圖》18日在成都拍賣
“飛天第一圖”《長征萬里圖》18日在成都拍賣
“飛天第一圖”《長征萬里圖》18日在成都拍賣
時間:2006-10-10 11:01:00 來源:四川美術網
拍賣
>“飛天第一圖”《長征萬里圖》18日在成都拍賣
 |
10月18日,四川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將在成都錦江賓館《長征萬里圖》及神舟系列搭載物巡展上宣布將拍賣這幅由神舟六號搭載的巨幅長卷,這幅長卷由18位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以長征為題材精心創作而成,主辦方擬將拍賣所得傭金用于紅軍長征途中的16個生死轉折點捐建16所“長征七十小學”,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長征萬里圖》拍賣 藏在新聞背后的價值
《長征萬里圖》在經過一系列的巡展后,終于要走上拍賣臺了。昨日,從四川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傳出消息,10月18日,該公司將在成都市錦江賓館公開拍賣“中國飛天第一圖———《長征萬里圖》”。消息傳出,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記者以“《長征萬里圖》”的名字介入百度搜索,結果,只用了0.13秒就搜索出了35.6萬網頁近400萬條相關信息,體現了《長征萬里圖》的超強新聞價值。
“飛天”之后身價倍增
神舟六號由“長征”運載火箭發射進入浩瀚星空,由18位當代著名書畫家創作的29米《長征萬里圖》搭載上天,成為有史以來中國首次搭載飛船遨游太空的藝術品。
隨著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為支持此項活動,弘揚長征精神,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批準,同意《長征萬里圖》搭載“神舟六號”進入太空。經過遴選,劉大為、沈鵬、李鐸等18位書畫名家作品入選,其中既有年過七旬的書畫家,也有中青年書畫英才,更有當年馳騁疆場的老將軍。長卷高0.68米、長20余米,包括“瑞金沙洲壩”、“血戰湘江”、“烏江天險”、“遵義曙光”、“雄關漫道”、“四渡赤水”、“彝海結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天險臘子口”、“吳起鎮”等,書畫家以飽滿的激情,傳神的筆墨,形象地再現了萬里長征中的重要歷史遺址和歷史事件,譜寫了一曲長征精神的頌歌。
長卷中還包括了120位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為祝賀“神舟六號”飛行圓滿成功而進行的“不同的長征,同樣的精神”主題簽名。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長征萬里圖》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了太空之旅。2005年10月17日4時33分,《長征萬里圖》隨神舟六號飛船安全返回地面。2005年10月19日下午3時,《長征萬里圖》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由科研人員現場從返回艙取出。2005年12月28日下午5時,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欣然在《長征萬里圖》上莊嚴地簽名。
參加繪畫作品的劉大為、尼瑪澤仁、于志學、楊長槐、張道興等系中國美協和各省美協的主席、副主席、理事以及國家一級美術師;創作四幅書法作品的沈鵬、李鐸、張飆、申萬勝皆曾或正在擔任中國書協主席、副主席,代表了當代中國書畫的最高水平。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這么多中國著名藝術家集體創作一組主題作品,這在中國書畫歷史上還是首次。就這些藝術家創作的單幅作品而言,平常在中國書畫市場上身價就不菲,搭載以后身價無疑就更高了。
“70小學”見證“長征精神”
據四川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介紹,這幅搭載神舟六號遨游太空的《長征萬里圖》在上海、重慶、大連、廈門等城市巡展后,將于10月18日進行公開拍賣,所得款項將全部用于在紅軍長征途中的16個轉折點捐建“長征七十小學”,小學的地點選在長征途中十六個生死轉折點:汝城、宜章、界首、烏江、婁山關、遵義、土城、皎平渡、西昌、瀘定、蘆山、懋功、毛兒蓋、哈達鋪、六盤山、吳起鎮等。
七十多年前的1934年10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主力為了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從江西瑞金等地集結在于都河畔,開始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轉戰十一個省,沖破了重重圍追堵截,行程二萬五千里,經受了艱難險阻的考驗,終于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創造了人類歷史和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彝海結盟、爬雪山過草地等廣為流傳的故事,七十多年來一直傳播著紅軍壓倒一切困難、征服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這幅國畫長卷由18幅組圖構成,統一裝裱后長達30余米。每幅組圖都從不同主題,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辛歷程。在《過草地》的組圖部分,畫家劉大為使用了小寫意的手法,人物用線條概括,通過三組紅軍戰士的組合,形象地再現了紅軍戰士過草地的艱苦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組圖部分,畫家于志學運用其擅長的冰雪山水畫手法,展現了冰雪皚皚的連綿雪山和紅軍不畏困難過雪山的宏大畫面。《長征萬里圖》的創作者們認為,當年紅軍克服了無數艱險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弘揚長征精神在當代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傳承創新新時期中國畫
為了讓《長征萬里圖》能承載、弘揚長征精神,山水畫家白崇然等人沿紅軍長征路線進行了創作采風。他們從瑞金出發,跨湘江、越烏江、兩進遵義、四渡赤水,翻雪山、過草地、穿臘子口、直至吳起,足跡遍及長征路。每到一地,他們不僅攝影、錄像、寫生,而且還參觀當地的紅軍紀念館,采訪當地曾參加過、支援過紅軍長征的老百姓。這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紅軍當年的艱辛和長征精神的偉大,使畫家得以把深厚的感情融入到畫卷之中。
主筆畫家白崇然感觸頗深,他說:“如果不親自去采風,畫卷中就不會有這么濃厚的人文精神,也不可能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創作完成這樣一幅史詩般的畫卷,是長征精神鼓舞了我們。”
《長征萬里圖》共選取了江西于都河長征第一橋、廣西湘江界首渡口、貴州遵義會議舊址、四川大渡河瀘定橋、夾金山、若爾蓋草地、甘肅岷縣臘子口、陜西吳起等十九個有代表性的景觀入畫,再現了銘記著紅軍長征偉大業績的山川風景,譜寫了一曲長征精神的頌歌。用中國畫的形式,將長征沿途的自然景觀濃縮于一幅畫卷之中,這在眾多表現長征題材的作品中還是一個首創。它的問世,對于革命歷史題材的藝術創作無疑是一個大膽的探索,對新時期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了解,《長征萬里圖》為組合式中國書畫長卷,由當代著名書畫家劉大為、沈鵬、尼瑪澤仁、李鐸、于志學、趙華勝、苗重安、蔡超、李翔、楊長槐、張飆、申萬勝、雷正民、張道興、郭文濤、柴京津、王為政、張復興創作,是建國以來首次完整地表現紅軍長征的書畫長卷。
100多位名家首次集體簽名
《長征萬里圖》的創作者們認為,當年紅軍克服了無數艱險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弘揚長征精神在當代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中國美協常務副主席劉大為創作的《過草地》給記者留下了很深印象。雖然是中國畫,但畫家借鑒了近大遠小的西方透視法,近景是一個留了胡子、肩上扛槍的老戰士帶著兩個小戰士朝前行進,其中的一個小戰士還回過頭去招呼后面的部隊,中景同樣是一組三人,遠景則變得模糊,行進的隊伍綿延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幅作品整個畫面以墨色為主,蕭瑟的蘆葦叢、灰色的天空,無不渲染出一種充滿險阻的氛圍,但畫家卻在近景的老戰士的背包上畫了一顆紅色的五角星,這一點睛之筆頓時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也表現了身處逆境中的紅軍堅韌不拔的信念。
18幅作品創作結束后,畫卷還安排了一個特殊的章節,這就是100多位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為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及慶祝神舟六號順利上天而進行簽名。在這些形式各異的簽名和印章中,有靳尚誼、潘公凱、馮遠、王明明、歐陽中石等著名書畫家的名字。一次集中這么多的書畫名家簽名,在中國書畫史上還屬首次。
據介紹,神舟六號返回不久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北京市公證處一起對搭載過程進行了全程公證。
1.2億創同類最高保額
主辦方四川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與2008奧運會保險合作伙伴——中國人保財險合作特別為《長征萬里圖》投保1.2億元,創下中國有史以來特殊財產最高保額。
四川蘇富比拍賣公司負責人稱,1.2億元的投保額,正是“中國飛天第一圖”的價值體現,因為它是神舟六號載人航天中,所搭載的最大也是最重的物品,中國飛天第一圖—————《長征萬里圖》,完美地將長征精神與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新長征精神,在歷史的天空完美地結合起來,成為當代的絕品和孤品,其價值無與倫比,1.2億的投保額就是這種價值的體現。
接受保單的人保重慶市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1.2億確實是目前中國書畫界最高的保單,這反映出這幅搭乘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書畫的歷史價值,也反映出市場對其價值的預先判斷。
據悉,在以前的拍賣記錄上,隨神六飛天的《和平頌》曾拍出五千萬元的高價。那么,主辦方對此次拍賣有怎樣的預期?據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透露,已經有上海藏家愿意出三千萬元購買,但鑒于該畫的藝術價值和特殊歷史意義,他們認為該畫的價值應在五千萬以上。
拍賣所取得的傭金將在界首、烏江、婁山關、遵義、吳起鎮等地捐建16所“長征70小學”。
長征圖史 激情畫卷
---《長征萬里圖》賞析
由中國書畫報社組織的由全國18位著名書畫家合作的組合式長卷《長征萬里圖》,為全國首次通過中國書畫形式,全面表現紅軍長征的史詩性畫卷。
長卷總體構思宏偉,創作充滿激情,畫面形式新穎,既有壯觀的通景山水畫,也有再現領袖神采的人物畫,還有筆墨酣暢的書法佳作,體現出書與畫的交響、色與墨的和聲。
卷首李鐸將軍鏗鏘有力的“長征萬里圖”榜書,結構嚴謹,筆墨厚重,力透紙背,氣勢雄渾。
江西著名畫家蔡超擅畫人物,但這次創作的《瑞金沙洲壩》使用了寫生創作的手法,以皴和勾為主,施以淡彩,畫面清新,構 圖以中景為主,用樹的“松”和房屋建筑的“緊”,使觀眾的祖母集中在房屋的入口處,寓示著這里曾是當紅政權的中央機關所在地。
部隊著名畫家張道興的《瑞金武陽橋》表現的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畫家運用淋漓的水墨山水畫表現手法,再現了當時的環境。近處一棵參天古樹,就是紅軍開始艱苦遠征的見證;富有特色的江南小橋,寓示了長征的遙遠。畫面實中有虛,虛中含實,墨在色的通染下,既有墨的剛勁,也有色的淋漓,江南水鄉的美好景色,躍然紙上。
中國書協主席沈鵬的《毛澤東詞<十六字令>》使用草書字體,作品用筆如行云流水,線條遒勁灑脫,氣韻連貫,妙筆迭出。書家以超逸豪邁的激情筆墨,表現了紅軍的氣魄和毛澤東的豪情。
部隊畫家柴京津《血戰湘江》使用超空間的構圖手法,匠心獨具,把紅軍的艱苦奮戰和敵機的狂轟濫炸集中起來表現,人物表現不程式化,船體和敵機作為道具出現,用被炸起來的江水連接人物和場景,不失為一幅構思巧妙的佳作。
貴州畫家楊長槐的《烏江天險圖》,畫面上的峭壁山崖聳立云端,叢林丘壑,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水面用色淡雅,但表現出了江流滾滾的壯觀場面,山石顏色濃重,突出了“天險”的主題。
著名人物畫家趙華勝創作的《遵義曙光》,以墨線為主,明暗面為輔,用紅色點綴。作者用筆剛勁有力,造型形象生動。在畫面中心位置的毛澤東主席,形象突出,揮手之間 ,意象恢弘。作品再現了毛澤東主席及朱德、周恩來等領袖人物在遵義會議勝利召開后的光彩形象。
雷正民先生的《雄關漫道真如鐵》,構圖大氣磅礴,有極大的視覺沖擊力。畫家用較大的筆觸來體現革命的氣勢:層層山巒,表現了長征的艱辛;伸向遠方的小路,寓示了紅軍一往無前的精神。整片紅色運用大膽,而局部石青配合巧妙,每一處色和墨都較好地體現了作品的主題,體現了畫家的激情。
部隊畫院有李翔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書畫配合,構思新穎,筆筆高度凝練與概括。畫中毛澤東主席面部表情凝重,頭發松散,衣著樸實。畫面采用人物肖像方式襯以象征意義的山水,突出了主人公的大智大勇。
廣西畫家張復興的《金沙江》用大面積的水墨山形襯以赭石江水,構圖開闊,筆道酣暢厚重,筆法有較強的感染力。畫面山石聳立,使觀眾感到戰爭的艱險殘酷;江水滔滔,更加突出了畫面的主題。
人物畫家王為政的《彝海結盟》采用了特寫的手法,表現了劉伯承將軍和彝族咕基家支道領小葉丹的長征途中結盟的傳奇故事。創作使用線中有皴手法,造型刪繁就簡,以形寫神,淡雅的背景道出了特定的地域環境。
藏族著名畫家愛尼瑪澤仁的《紅軍飛奪瀘定橋》使用了夸張的手法,再現了當年瀘定橋激戰的場面,重意境大于重筆墨,視覺效果寬廣,遠山和波濤、山石和人物形成了強烈對比。
冰雪山水畫家于志學創作的《紅軍不怕遠征難》,運用其擅長的冰雪山水畫手法,展現了冰雪皚皚的連綿雪山和紅軍戰士不畏困難過雪山的宏大畫面。畫面采用獨特的冰雪表現技法,再現了長征途中重要的歷史場景。
中國美協常務副主席劉大為將軍的《過草地》使用了小寫意的手法,筆筆高度凝練與概括。畫面以墨為主,將淡彩融于墨中,人物用線概括,造型小有夸張,通過三組人物的組合,形象地再現了紅軍戰士過草地的艱苦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甘肅畫家郭文濤的《天險臘子口》,畫面群山環繞,山石聳立,樹森濃郁,營造了云蒸霞蔚的神奇景致。技法上用筆穩健,筆墨清新,施以青綠,設色淡雅。畫家使用較為傳統的山水畫法,表現了一個全新的題材。
中國書協常務副主席張飆的《毛澤東詞<清平樂.六盤山區>》,書風端正典雅,用筆灑脫,隨字賦形,不拘一格,起承轉合,抑揚頓挫。作品行筆爽勁,用墨枯潤相間,體現了六盤山的氣勢和毛澤東豪邁的襟懷。
陜西畫家苗重安的作品《高原曙光》表現了紅軍勝利到達陜北、高原迎來了革命曙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作品用筆遒健而凝重,設色協調,遠近有序,畫面構圖完整,通過陜北窯洞寶塔突出了特定的歷史環境。
部隊書法家申萬勝將軍的《毛澤東詩<七律.長征>》用筆蒼勁有力,重氣韻及氣勢,字與字之間筆斷意連,一氣貫通,再現了毛澤東宏偉詩篇的意境。
這件長卷作品不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是將最典型的歷史場景,以書畫的多種形式來表現,讓觀眾耳目一新。在創作笄中,我們經過精心的考慮,邀請了中國當代著名的書畫家領銜,紅軍長征途經地和部隊著名書畫家為創作骨干隊伍。書畫家的作品雖然風格不一,但創作精神相同。他們是本著對紅軍的敬仰、對長征的懷念、對神六升空的祝福、對《中國書畫報》創刊20年的祝賀,充滿激情創作這件作品的。作品具有旺盛的活國秘和頑強的生命力,不愧是一件記載史冊的具有崇高革命精神的歷史性畫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