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70后中國新藝術專場拍賣落幕
匡時70后中國新藝術專場拍賣落幕
匡時70后中國新藝術專場拍賣落幕
時間:2006-10-09 16:14:00 來源:雅昌藝術網
拍賣
>匡時70后中國新藝術專場拍賣落幕
 |
 |
匡時2006年10月7日在亮馬河大廈開槌的“未來的主人翁——70后中國新藝術專場”雖然總估價不大,作品單價不高,但卻格外搶眼。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這場拍賣的特殊性:一是拍賣會作品的選擇集中在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輕藝術家,這是畫廊和藏家關注的熱點,也是這代藝術家首次整體亮相拍場;二是這場拍賣舉辦期間正好與“‘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同期,期間上百家畫廊和數千名藏家匯聚北京,拍賣與博覽會形成了良好互動,預展中有藏家開玩笑說,像是參觀了一次全國青年美展,從挖掘新人,推動藝術市場新興力量角度看,匡時本場拍賣拔了頭籌。
10月7日拍賣當天,亮馬河大廈三層紫金廳座無虛席,舉牌踴躍,最后108件作品共成交81件,成交率為75%,成交金額671萬,考慮到大部分藝術家的作品都是首次亮相拍場,能取得如此活躍的成交令人滿意。
縱觀全場拍賣不難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明星藝術家繼續受到熱捧。
70年前后出生的明星藝術家,如尹朝陽、章劍、向京地位進一步鞏固,繼續受到追捧。本場拍賣中,向京的玻璃鋼著色雕塑《葡萄酒》成交價39.6萬,創下了國內向京作品拍賣的最高價。尹朝陽《神話》成交價60.5萬,是尹朝陽同尺幅(150×130)作品的最高價。這些藝術家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專業圈的高度肯定和相當長的市場資歷,當然,藝術家自己開始賣畫并不意味就有了市場資歷,這種資歷指的是一線拍賣公司的公開拍賣或是主流畫廊的代理銷售,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這些藝術家已經形成了國內外廣泛的受眾,藏家眾多,作品分散,人氣旺盛,買盤穩固。例如向京,從1997年開始參加拍賣,近十年間幾乎沒有間斷,伴隨向京優秀作品的不斷涌現,學術地位的日益提高,拍賣價格也節節上升。市場要靠長時間的資歷,藝術家也需要不斷經歷市場考驗。
二、首次上拍的新人還有待市場考驗。
與場內熱捧明星藝術家的現象相對應的是,除了劉長宜、王頃、梁彬彬、徐泓、秦琦、彭偉蘅等新秀外,首次上拍的年輕藝術家作品還有待市場考驗。藏家在拍場舉牌不像在畫廊購畫,可以有長時間的比較、討論和研究,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價格做出判斷,所以面對陌生的新面孔時,沒有任何市場行情可以參考,買家舉牌比較猶豫。拍場上的行家多是把這場拍賣當作一個挖掘新秀的機會,在出價上相當謹慎。不過,上面提及的幾位第一次亮相拍場的年輕藝術家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例如北京的女畫家劉長宜作品《寒塵》,6萬起拍,經過十幾輪爭奪,以20.9萬成交。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烏利•西客來看預展時,就駐足在劉長宜的作品前,說:“這是當代的常玉”。王頃也是第一次上拍,藏家對這個名字幾乎是一無所知,但他畫中那種北方小城的傷感、消逝的故鄉記憶和對早期民國油畫語言的傳承打動了很多人,最終他的作品《山西獅子》以9.2萬成交。首次參拍的年輕藝術家市場資歷尚淺,學術經歷也剛剛起步,能夠受到藏家矚目大多是因為比較強烈的個人風貌,獨特的繪畫語言和嫻熟的繪畫技藝。藝術家被市場認知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級市場的醞釀和完善。
三、雕塑被普遍看好。
近一兩年雕塑市場被普遍看好,還在持續升溫。本場雕塑作品全部成交,并且多高于預估價格。除上文提提向京《葡萄酒》成交39.6萬元外,另一本板塊龍頭瞿廣慈的作品《天使》拍出了9.35萬元。陳文令近一年來上升勢頭強健,他的大型作品正在本屆上海雙年展上展出,本場其雕塑《英勇奮斗》成交價19萬。unmask小組和梁彬彬作品都是首次露面,成交價分別為成交18.7萬和4.6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