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番炒作蓄積藝術收藏品市場泡沫
輪番炒作蓄積藝術收藏品市場泡沫
輪番炒作蓄積藝術收藏品市場泡沫
由文化部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藝術產業論壇近日在北京拉開帷幕。國內數十位著名專家學者、收藏家、經營者與近百位同行匯聚一堂,就“藝術與收藏”、“誰在收藏”、“怎樣收藏”等收藏界普遍關心的話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
誰在收藏
當代民間收藏熱,是與改革開放共生的一個現象。這個收藏群體中到底有哪些人?《收藏》雜志主編楊才玉給出的分析是,第一部分是大眾型的收藏愛好者,應該占到90%以上,它是構成金字塔的塔基部分。這部分人的收藏以中低端的藝術品為主。第二部分是學者型的收藏鑒賞家,他們進入收藏圈后提高得非常快,鑒賞水平、辨別能力很高,撿漏的神話大部分都出自這部分人身上。他們注重收藏研究,多有收藏方面的論著和文章。第三部分是企業型的收藏投資家。他們財力雄厚,一旦鐘情于收藏后,往往在較短時間內就有很大成就。第四部分是文博類型的收藏者。主要是國家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文博界人士,他們是代表國家收藏的群體。文博型收藏者在藝術品市場上選出一部分高精尖的作品,豐富國家的館藏,也把重要的文物留給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主要是這四部分人士,當然,也有一些古玩商,但他們不是收藏家。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張新建在論壇開幕式上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從冷到熱、從低價到高檔、從國內到海外等多個層面的發展。國內外大型拍賣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的身影。他們出手不凡,不斷刷新著藝術品的拍賣記錄,推動中國藝術品價位的大幅上漲。藝術品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新生收藏家隊伍的急劇擴大和藝術品交易空前活躍的基礎之上。當以投機和投資為目的的買賣活動過分活躍時,特別是投機性買賣活動過分活躍時,藝術品市場的“泡沫經濟”就會產生,給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損害。張新建指出,規范參與和管理是擠干泡沫的良藥。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大約7000萬收藏者。每年,國內藝術品拍賣收藏行業的交易額都在數百億元人民幣。
北京可創銘佳藝苑總經理劉瑩說,中國收藏者的整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懸殊極大。收藏者的收藏鑒賞水平不高,導致許多字畫的收藏價值是依據畫家的行政職務、社會名氣等與字畫本身無關的條件來確定,跟風收藏氣息濃厚。
怎樣收藏
過火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出現局部“泡沫”,民間藝術品收藏熱開始顯露降溫的征兆。與會者普遍認為,以收藏為目的的藝術品交易活動是保證藝術品市場正常、良性發展的關鍵,只有當藝術品市場中理性收藏者隊伍不斷擴大時,藝術品市場才會走向成熟。不少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都指出,誠信是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著名美術理論家劉曦林說,建立良性的藝術品市場,藝術家是第一關。現在,走紅的畫家往往為賣畫而扭曲自己對藝術的初衷。現在很多收藏者一味從升值角度考慮收藏,這使收藏市場出現了假冒、炒作、程式化作品多等現象。劉曦林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有一個怪現象,一個外國的美術家要到中國美術館辦一個畫展,他的作品都要和各個美術館、各個畫廊、各個私人收藏者那里借,他曾經創作的美術作品都不在自己手里。中國的畫家不一樣,一流作品自己留著,二流作品送給好朋友,三流作品拿到市場上去,這樣,我們市場的生產基礎就有問題。一味迎合市場的非理性需求,藝術家的心就會扭曲。
9月20日剛剛結束的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中國藝術品的拍賣成交率僅有60%,其中,諸多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的作品流拍。專業人士認為,海內外對中國藝術品的狂熱追捧開始回歸理性。
張新建說,中國從不反對藝術家自我表達,但一些藝術家卻以低俗、庸俗的創作來表現他們的反傳統,以迎合一些買家。近年來,由于國內藝術品的火熱,海外藝術品也在回流。過去是回流文物為主,現在是以在1990年代流傳到海外的現當代藝術作品為主。張新建指出,一部分現當代藝術作品是以回流獲利,雖然回流的階段和特點不一樣,但是,這種性質的回流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會診中國藝術品市場泡沫
張新建尖銳地指出,誠信危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致命傷。贗品的大量涌入、拍賣公司和經紀機構進行的虛假交易難辭其咎。
收藏家邢繼柱說,一些有錢但不懂行的人,將手中的藝術品不斷在市場上反復流轉,炒高價格。近日,一些內地收藏家在香港拍賣會上購買拍品后卻不支付拍賣款,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因此在秋拍中特別發布通告,告知內地參拍者必須攜帶支票,5天內不支付拍賣款,就要控告其欺詐。
博覽會秘書長胡月明表示,目前藝術品市場上,投機購買、投資購買的人都有,這是一個有泡沫的市場。比如,國內一些拍賣公司知假拍假,牟取暴利。一些有名頭的藝術作品違背規律,交易過于頻繁,造成價格暴漲。這些都是藝術品收藏市場不成熟的表現。為穩定和發展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應該積極提倡和鼓勵以收藏為目的的藝術品交易活動。理性收藏是出于對所藏藝術品的喜愛和熱情,與市場價值沒有絕對的關聯,是藏家的情趣、素養、知識、實力、眼光的綜合體現。如果違背這些綜合因素,而根據市場熱點收購藝術品,就遠離了收藏內涵,變成單純追逐利益和盲目跟風炒作。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法規,健全市場服務機制,促成建立藝術品誠信經營聯盟等組織,使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
張新建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離成熟還很遠,參與其中的各界人士都需要加強自律。他表示,文化部已基本完成藝術品管理條例的制定,并在近兩年開展了誠信畫廊評選等活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