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6載畫出“唐詩360幅”
耗時6載畫出“唐詩360幅”
耗時6載畫出“唐詩360幅”
背《唐詩三百首》?任誰都有難度。但現在這本文學“圣經”,歷史上首次有了全新的繪畫版本,領悟360首詩的360種意境變得容易多了。
中山古鎮56歲國畫愛好者鄧建源,日前將他的“唐詩360幅”陸續公之于世,引起當地不小的轟動。據悉,這批國畫花了6年完成。
記者來到鄧家看到,《靜夜思》、《長恨歌》、《塞下曲》、《瓊州詞》等幾十幅畫正在做最后的裝裱,其余200多幅已經完成,并制作成了光盤。這些國畫最長達到兩米,寬度一般為7尺,在鄧家書房“濟濟一堂”。
這批國畫看來卻有些不“國”,遠近疏密的比例非常清晰,據鄧先生說,這是借鑒了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構圖,但保持了國畫精髓的筆觸和意境。300幅畫一路看下來,卻并沒有審美疲勞。風格各異,或低婉,或昂揚,或濃烈,或淡遠。鄧先生說,這是他借鑒了偶像凡·高,360幅畫貫以同樣的筆法,但構圖、色彩、力度等卻從不重復。
鄧先生表示,他希望這360幅畫“以后可以當作歷史來讀”。為此耗費了不少心血。為了將唐詩的時間藝術,再現為空間藝術,用畫筆來雕刻情感,他花了40年時間來讀唐詩,一邊琢磨詩意一邊反復試畫,常常一稿再稿,漸漸得心應手,并留下了一本厚厚的理論文字。他還花20年左右的時間來研習佛道經義,不弄懂詩中感情意蘊就不動筆。此外得益于他8年的工程兵生涯,“我駐扎過遼寧、蒙古、山西、山東、陜西、江蘇等許多省份,全國各地的風景地貌都牢記在心。”
據鄧建源介紹,他受表叔和哥哥影響,從小就酷愛古詩古畫,并從5歲開始學習繪畫。16歲時,他的繪畫作品已栩栩如生。17歲時鄧建源參軍入伍,一直負責所在軍隊的后勤宣傳工作,使兒時畫畫的特長和愛好得以發揮。1976年,鄧建源復員回廣州,進入一家印刷公司任美術平面設計。2000年,他與公司解約,他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做一件別人從未做過的事,為《唐詩三百首》里的每首詩畫出一幅表意通俗的藝術國畫。
創作完成了《唐詩三百首》畫卷還不算。目前,鄧建源正把目光轉投向中華民族另一個偉大遺產——《易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