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油畫遭遇國際拍賣市場冷靜選擇
中國當代油畫遭遇國際拍賣市場冷靜選擇
中國當代油畫遭遇國際拍賣市場冷靜選擇
時間:2006-10-09 10:44: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市場
>中國當代油畫遭遇國際拍賣市場冷靜選擇
|
| (張曉剛的《失意與記憶:男孩》成交價:RMB88.4萬美元) |
|
9月20日備受關注的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結束,此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是繼今年春季紐約蘇富比首拍“亞洲當代藝術”之后的第二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與今年春季的拍賣結果相對照,本次專場的成交率有明顯的下降。
本場拍賣會共計上拍了303件,成交了197件。中國當代藝術依然強勢成交,日本、韓國當代藝術作品的最高成交價格都在成交價格排行榜60名開外之后才有出現。陳丹青1991年創作的《街頭劇院》(一對)以147.2萬美元(1217.3萬元人民幣)成交,該成交紀錄打破了今年春季紐約蘇富比拍出的張曉剛1998年創作的大幅油畫《大家庭系列:同志120號》97.92萬美元的成交紀錄,同時也成為目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拍賣的最高價格。除了陳丹青的作品外,張曉剛的作品依然延續了今年春季良好的成交勢頭,在成交價格前十名的排行榜中,張曉剛的作品占據了四席,其中《失意與記憶:男孩》以88.4萬美元成交,成為本場拍賣張曉剛個人作品成交最高價。這顯示出其作品在紐約市場受到藏家的認可,今年春季創下的高價并非僅僅是曇花一現。陳逸飛的作品《執扇雙美》以52萬美元(430萬元人民幣)成交,也證明了陳逸飛作品的還有一定的收藏市場。在國內市場中劉小東的作品價格有一定的回落,但在這場拍賣中劉小東的作品還是表現不錯,《電腦領袖》也同樣以52萬美元(430萬元)成交,《情人》以32.9萬美元(272.5萬元人民幣)成交。方力鈞的《2001.9.23》以35.2萬元成交。
此次專場雖然整體的成交額還是有所上升,但是成交率的降低已經顯現出紐約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并非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不斷上漲,而是需求的下降態勢顯現。雖然仍有高價創出,但是從整體來看本場拍賣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有所回調,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下調跡象明顯,如岳敏君、王廣義等藝術家的作品;另外從藝術家個體來說,方力鈞、馬六明、季大純、蘇新平、張洹等藝術家的作品出現流標現象。這些現象一方面說明雖然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有一定的收藏人群,但目前收藏群體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還不穩定;另一方面,國際收藏群對中國當代藝術品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并不是“照單全收”,一些藝術家送拍作品的質量差異較大,似乎在挑戰國際買家的選擇水平,而一旦面對買家的理智選擇,自然導致不盡如人意的拍賣結果。
作為本季秋拍的開場白,紐約蘇富比本次拍賣對后市影響不可低估。與春拍的中國當代藝術熱相比,本次拍賣會上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方面中國古玩價格瘋狂飆升,佛像、唐卡以高于春拍兩三倍的價格落槌;而另一方面,當面對亞洲當代藝術時,買家則表現得非常冷靜。這種資金流向表明,中國當代藝術開始面臨成熟市場的考驗。這次的成交結果正是給目前熱得發燙的中國當代油畫市場增加了變數,也算是給很多業內人士提了個醒,中國當代藝術熱該如何面對成熟的國際藝術品市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