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敬偉自述
韓敬偉自述
韓敬偉自述
時間:2006-10-09 14:41:00 來源:韓敬偉
名家
>韓敬偉自述
 |
我的一生遭受了很多磨難,有些是不可回避的,有些是自找的。但對于我來說這些磨難都是一種體驗,是我一生所享用不完的資本。我學會了忍受憂愁和承擔困苦;學會了在艱難中生存和懂得安然若命的重要;明白了堅持不懈、刻苦認真是辦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和時刻準備著是把握機遇的重要前提;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目標確定了就要認真的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廢。
我從來不認為我很有才華和運氣怎么好,我唯一能欣賞我自己的就是認真、踏實、肯干、講誠信和不懈的努力,還有一個能使我不斷進步的自省力。
我有一個好老師(書)每當我打開它就會給我帶來無窮的智慧;我有一個好朋友,他當面從來沒有褒獎過我;我有一個好太太,她經常提示我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我一個好女兒,她純潔善良就像一面鏡子常常反照我的內心。
我從來都認為:中國的藝術,是人的精神在不斷修養的過程中形而下器時的一種外化形式。因此主體精神建構的成面高低,是決定藝術品質高低的重要因素。我知道在一個經濟社會中,不能食不飽腹的去追求精神生活,但偏安于物質,做無極的追求而“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這又是何等的悲哀!
生活總是有“實”有“虛”,只有衣、食、住、行的“實”不足以稱生活;還要有“虛”就是心靈生活。當年孔子在楚國看見一群小豬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都驚慌逃走了。因為母豬已經失去知覺了。不再像以前它們食乳時的感覺了,那樣有情感的感覺。小豬雖能見母豬的形體,但感受不到母豬心靈上的愛撫而逃走,可見在這個世上屬于“虛”的,心靈生活是多么重要。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搞藝術的人,更需要一種心靈生活,如果過分的馳騁追逐在名利的角逐場上,而不能自止,終生勞碌而不見得有什么成就,疲憊困苦不知道究竟為的是什么,人的形體逐漸枯竭哀老而人的精神又困縛于其中隨之消蝕,到了在錢財與生命之間不知什么更重要的時候,活著還有什么意思,這不能不說是最大的悲哀啊!
當人生已過不惑之年,當人生在謀生階段創造了一定的生存基礎,就要追求養生。什么是養生?我想能夠滿足吃、穿、住、行后便知道注重內心修養:能夠安然順命,既不受哀樂情緒的影響,也不受窮達富貴、毀譽、事變的驚擾;過著一種精神不受外物役使,毫無牽掛的自得自適的人生生活,這就是養生,否則就會走向損生。何謂損生?是馳騁追逐在名利角逐場上,終生勞碌,疲憊困苦,不能自拔,無限度地擴大物質追求而不能自止,使德行被擾亂,真性失去純樸,這就是損生。
如果真性已失,德行俱殘,還談什么真藝術,不是真藝術還有什么價值而言。可見修養德行,保全真性應當是藝術家的終極所求啊!
為了求得這個真性純樸,我們真有必要在鬧市中想法兒安靜下來保全德性在謀生中不過分殘傷,方有可能恢復真性本初,這樣終生所造才不至于是一堆垃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