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世界文明"借來藏品也能辦博物館
"偉大的世界文明"借來藏品也能辦博物館
"偉大的世界文明"借來藏品也能辦博物館
時間:2006-10-08 10:09:00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市場
>"偉大的世界文明"借來藏品也能辦博物館
 |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所謂博物館,一定要擁有豐富藏品,并且要辦本館藏品長期陳列展,也許說來你不信, “十一”前剛剛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的《偉大的世界文明》展,328件珍貴展品全部是從歐美14家博物館借來的。“沒有藏品的博物館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什么原因能讓這些歐美大牌博物館一借展品就是兩年?”面對種種質疑和疑問,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馮光生一一回應。
經營
博物館無藏品美國有先例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副館長馮光生介紹,世界藝術館成立之時就有人質疑,沒有自己的藏品能不能算博物館;這次更是從歐美14家博物館借來328件展品作為本館的基本陳列。對此,馮光生解釋,博物館必須要有自己的藏品、舉辦館藏長期陳列展,這是傳統的博物館概念;實際上,借他山之石為我所用并不是世界藝術館開的先河,美國古根海姆現代藝術館同樣沒有自己的藏品,該館依靠外聘的專家策劃和布展,并用數字化手段輔助。
他說:“文藝復興展覽,我們和意大利的11家博物館進行了合作,這次部分展品又來自該國的10家博物館。由于有的國家法律規定文物出境時間不得超過兩年,所以兩年之后部分展品會予以調整,目前大英博物館也有意向和我們合作。其間,我們也會結合某一事件、活動,調整展品。”
嘗試
推行30元“平民”票價
此前世界藝術館舉行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展和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精品展,觀展人數并不理想。怎么能讓更多的人到博物館親近藝術,自然成為這次展覽要面對的一大挑戰。經過前兩次展覽的嘗試、調查,世界藝術館首次在這次展覽采取了30元的“平民”票價。
“我們在克里夫蘭博物館精品展做過一個嘗試,周一是觀展低潮,只有一兩百人來,就借鑒了影院周二電影半價的做法,將50元的票價調整成為30元。這樣一來,本來是低谷的周二成了高潮,每天看展的人數一下飆升到了一兩千。”馮光生說,通過這一嘗試,世界藝術館了解到票價的確構成一些人觀展的障礙,或者說還有人計較票價。“藝術展的受眾一般還是業內人士,他們來看展多半還是和職業相關;文明展不一樣,它的輻射面更廣,能讓普通人抽出時間、打消經濟顧慮來看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馮光生說。
“現在很多人認為打麻將、看話劇是娛樂,真正把去博物館看展覽也作為休閑去處的中國人還不多。在國外博物館、美術館里,經常可以看到年輕的母親推著嬰兒車來看展,精彩的藝術品、母親的步履,這些無疑都會在兒童的心靈中留下深刻印象。華盛頓居民不多,但每到假期就人頭攢動,因為期間博物館免費開放。”馮光生說。
計劃
建立校外教學基地
目前世界藝術館已經把學生鎖定為此次展覽的主要群體,該館教育部還計劃與大、中、小學校結合,以展覽為主線,開辟校外教學基地。
“世界藝術館有很好的戶外場地,學校開展活動、教學可以在這里進行。另外,我們還打算建造一個互動的多媒體課堂,請教研員根據高、中、低不同年級的知識點,結合展品做成課件,在這里上課,遠遠要比在教室里對著作品圖片、幻燈片,要有趣生動得多。”馮光生說,多媒體軟件的設計方面,準備和著名的日本東映公司合作,他們在開發展覽衍生品方面有著很好的經驗,動畫、印刷品都是其業務范圍。
“現在都說‘文化是生產力’,實際上,文化怎么轉變為實際生產力,需要狠下工夫。”馮光生說。
遺憾
語音導覽沒有及時到位
此次展品來自14家博物館,需要分批運來,直到9月14日第一批到來的展品才進行了開箱,所以當天很多記者都擔心展覽開幕會不會太倉促。開幕式上,看到世界藝術館副館長朱揚明仍在對展覽標簽進行嚴格檢查,以及語音導覽器沒有到位,讓人感到這次展覽的工作的確可以用“緊鑼密鼓”形容。
“合作方給基礎資料有些晚了,所以講解目前有些滯后,還好展期長達兩年,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完善。語音導覽預計在國慶節后可以到位,目前館里印了5萬多個小折頁發給觀眾,上面有對重點文物的簡單介紹。”馮光生介紹,目前已經確定了五個講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將到館內和大專院校開辦系列講座。編輯了《中華與世界文明圖表》和《文明的河流》圖冊,利用色塊、坐標以及圖畫的形式,作為不同文明間的對比,觀眾可以據此直觀了解到同一時間不同文明的發展狀況。
專訪
關于重用外國專家
記者(以下簡稱“記”):很多國內博物館都愿意利用本國資源,但這次展覽中,外國專家起了重要作用。怕不怕人家說你們“崇洋”?
馮光生(以下簡稱“馮”):目前中國人對世界藝術的了解有限,即使有專家涉獵,也主要限于學術范圍內,不是大眾角度;馬上培育出合適人才顯然來不及,所以干脆任用外國專家。這些專家的研究,既有宏觀學術價值,又往往能和具體的展品相結合。他們能夠充分利用博物館語言,在長期的工作中,懂得器物之間的搭配、呼應,如何能夠營造最好的展覽氛圍幫助人們認識展品背后的文化。這些都不是簡單地把展品拿來,找人隨便擺幾下就能完成的。
關于外國博物館慷慨援助
記:很多人都關心的一點是,世界藝術館有什么“魔力”能夠讓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意大利的都靈埃及博物館等14家著名博物館無償伸出援手,而且一借就是兩年?
馮:首先是王立梅館長的個人能力發揮了很大作用。她是中國文物對外交流歷程的見證者,中國赴世界各國文物會展的策劃、組織者,國寶《淳化閣帖》、《五代石雕像》回歸祖國的功臣。長期以來,她都有一個心愿就是“讓人民不出國門就能看到世界上最棒的藝術”,在她的主持策劃下,我們整整為這個展覽準備了三年。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國力的提升以及國際地位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中央美院教授、美術理論家邵大箴教授曾受文化部之托去法國借展品,實際上并沒有受到很好的待遇。因為當時很多國家都對中國持有懷疑的眼光,擔心中國沒有能力把文物保管好。現在,他們的眼光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博物館大家庭非常融洽,相互交流的愿望十分強烈。過去,我們的條條框框太多,沒能很好地融入這個大家庭,現在遇到了很好的時機。這次借展品,有的博物館曾來考察我們的展館條件,有的沒有考察就答應把展品借出,因為他們相信中國人能把事情做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