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標準像將收取版權費 版權所有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否認其有商業目的(組圖)
孔子標準像將收取版權費 版權所有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否認其有商業目的(組圖)
孔子標準像將收取版權費 版權所有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否認其有商業目的(組圖)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7年紀念日,也是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最忙碌的日子。
之前的9月23日,在眾多藝術家、學者等人的爭議聲中,中國孔子基金會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向全球正式發布了孔子標準像定稿。
王大千所在的基金會是1984年經中央批準宣告成立的,當時谷牧任名譽會長,匡亞明任會長。這是一個由政府撥款作為啟動資金支持的、依法接受和管理海內外各類自愿捐贈的、非營利性的學術社團基金組織。
其宗旨是組織或支持國內及海外學習、研究、傳播和弘揚孔子儒家思想精華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活動。
圍繞孔子標準像的爭議,記者采訪了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
孔子標準像在向全球發布后引發一系列爭議,究竟是為了更利于文化傳播還是出于商業目的?記者與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進行了一番對話。
海外對孔子像的模糊認識
記者:這幾天社會上關于孔子標準像的議論,您都注意看了嗎?
王:有些看了,有些沒看。
記者:看過的內容中覺得意見客觀嗎?
王:我們尊重和感謝每個人的意見,說明他們對孔子文化的關注和支持,可是有些人是不了解發布孔子標準像的真正動因。
記者:動因是什么?
王:進行文化傳播、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記者:為什么這么說呢?
王:過去對外交往中,中國孔子基金會和外宣部門每年都向海外贈送很多孔子像,但像的造型不一,什么樣的都有,造成不少友人對孔子像到底什么樣、哪個才是真正的孔子感到困惑。
兩年前,原國務院外宣辦主任趙啟正就跟我們基金會提過這樣的問題,和我們一樣經常會為到底送什么樣的孔子像而發愁,送出去的像也有很多不同,后來有些學者也在議論這事,我們覺得公布一個標準像是很有必要的了,山東幾任外宣辦的領導也談到過這個想法,基金會的幾任領導也因此有了制定孔子標準像的想法。
記者:不同的孔子像代表了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對孔子不同的理解,為什么一定要有個標準?
王:不僅各類紀念品、紀念章上孔子像的形態不一致,很多大學、社區、機構都有孔子的塑像,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這家塑這個,那家塑那個,今年塑成這樣,明年塑成那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讓大家對孔子有一個統一的印象。
臺灣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統一孔子像”,最近我又聽說日本人設計了關公的標準像,難道我們還要等到外國人先設計出一個標準的孔子像?
記者:過去我們沒有標準像,孔子的思想、儒家學術不也向外傳播了嗎?
王:畫像只是傳播的載體之一,而不是唯一載體。
“和諧孔子”的現代解讀
記者:那如何確立孔子像的標準呢?
王:尊重歷史依據,按照約定俗成的印象,體現其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國傳統文化形象代表身份,形神俱佳,一定要體現平民的孔子、平和的孔子,使其成為一個“布衣圣人”。
記者:既然有了一些傳統印象,而且也有代表作了,比如唐朝吳道子的畫像,今天再去制定一個標準像不是浪費人力物力嗎?
王:唐代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雖然大家都比較熟悉,那畢竟是1000多年前唐朝人對孔子的解讀,況且只是一個石刻線描像,并沒有立體和清晰地展示孔子形象。我們應該用今天的眼光去解讀孔子,不能照搬前人的解讀。
記者:你的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發布標準像不是對孔子長相的還原,而是對孔子的一個時代解讀。
王:不能這么理解,應該說是在制定標準像時我們有必要對孔子進行一個時代解讀,而不是說為了對孔子進行解讀才去發布一個標準像。
記者:那我們今天該如何解讀孔子呢?
王:在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在征求相關專家意見時,他們就提出了孔子要能體現東方哲人的微笑,不能過于嚴肅,要呈現一個和諧的孔子。“夫子莞爾”,要體現東方思想家、教育家的和藹可親,因為孔子已成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片。
歷史上對孔子的解讀有宗教的孔子,有神化的孔子,還有帝王的孔子,而且有些時代對孔子及其儒學理解得非常僵化。
我們今天的理解就是一個平民的孔子,一個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一個布衣圣人。
記者:按照您的說法,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現在發布的標準像以后還有修改的可能?
王:這個問題要留給未來,留給后人。
孔子像不能是個美男子
記者:那你們如何保證在你們標準之下設計出的孔子像就能正確表達時代的解讀呢?
王:完全代表所有人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是廣泛地征求了意見的。
記者:征求哪些人的意見?
王:孔子后裔、儒學專家、雕塑專家都征求了。
記者:孔子后裔有反對設計標準像的嗎?
王:征求意見的絕大多數都是同意和支持的。
記者:你們的征求對象提出什么意見沒有?王:有啊,比如任繼愈老先生就提出了,山東是誕生孔子的地方,山東人設計孔子像能代表家鄉人,故鄉的泥土更為親切,更具有滄桑感,孔子標準像要表現出孔子的溫文敦厚、深邃儒雅。
記者:有沒有沒被你們采納的意見?
王:也有,北大張頤武教授就提出要把孔子設計成一個美男子,這是他的一家之言,我們就沒有采納。
記者:就是說各種意見都有?
王:但最后是趨于一致,求同存異。
記者:最后如何確定方案的?
王:今年2月發出征集啟事以后,包括香港、臺灣地區在內各界人士送的圖畫、印刷品孔子像有四五百件,最后選擇了289件。
記者:從289件中做最佳選擇?
王:不是,選擇了10件價值較高的作品,從中吸收優秀的元素,最后以吳道子的畫像為基礎,委托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專家進行創作修改的。
基金會擁有標準像版權
記者:問題是每個人都有對孔子的解讀,為什么按照孔子基金會的意見去設計?
王:不是按照孔子基金會的意見去設計。但是還有哪個單位牽頭組織這個事情比孔子基金會更合適呢?
記者:基金會是個什么樣的機構?
王:它是由文化部、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全國性學術社團組織,其宗旨是團結與組織學術界對孔子、儒家和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進行傳播和研究,整合社會資源,發揚光大孔子文化。
記者:是民間身份嗎?
王:按理說基金會應該是個社團組織,但在中國國情下,和許多社團一樣,基金會還有事業單位的色彩,目前是一個廳局級單位。
記者:經費如何保證?
王:目前有20多個工作人員,國家和省財政都有撥款,保證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
記者:作為社團組織,你們牽頭設計出的孔子標準像有版權嗎?
王:當然有。
記者:歸誰所有?
王:中國孔子基金會。
記者:吸收了那么多人的成果,又是一些專家創作的,為什么卻由基金會享有版權?
王:那總不能把版權掛到財政部名下吧,基金會是具有唯一性的,現在全國沒有第二家相類似的孔子基金會。
收費并不是商業化
記者:有了版權,孔子標準像今后會被制作出來出售嗎?
王:有人要的話,也是可以出售的。
記者:價格呢?
王:暫時還沒有定。
記者:準備賣給哪些人?
王:下一步的工作首先是進行推廣,在機場、車站以及奧運會、世博會的場館都要進行推廣。
記者:既然標準像可以出售,那還有一個問題,作為機構,基金會會對生產廠家有什么限制嗎,或者說會指定生產廠家嗎?
王:應該要指定的,但不是說哪個廠家生產就要收人家多少錢,而是說廠家生產的產品在技術上應該達到要求,規格上也應有所規范。這是一種合作,而不是出售版權。
記者:能不能理解設計孔子像有商業目的?
王:設計孔子標準像我已經說過了是為了文化交流的需要,我們提供一種范本供大家使用,沒有什么商業目的。
現在有一種誤區,一提到版權之類的事,有些人馬上就條件反射,開始跟商業炒作聯系起來。其實,有些人說是為了商業目的,可能是對這種公募基金會不是太了解,基金會本身就是具有公益性的,具有募集基金、接受捐款的功能,其主旨是為組織和支持海內外學習、研究、傳播和弘揚孔子儒家思想精華。
誰會使用標準像?
記者:據了解,有些機構比如天津文廟已經明確表示不使用標準像。
王:標準像不是一個強制的要求,每個單位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就像我國的方言南腔北調,種類繁多,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但也不會要求取消方言,不說普通話那是個人的事情。
記者:那設計標準像的社會意義該如何體現?
王:道理剛才已經說了,用不用是具體的單位和個人的事,還拿普通話為例,國家堅持提倡、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和交流,不能說有人堅持說方言,就該停止對普通話的推廣。
記者:那現在有組織明確表態會使用標準像嗎?
王:全國文廟高層論壇上有不少單位和個人表示要使用孔子標準像,9月23日,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孔子教育獎”在孔子故里曲阜頒發,就使用了孔子標準像。
記者:但這個獎項是山東省政府和濟寧市政府向聯合國申請并出資設立的,而孔子基金會的辦事機構就在濟南,這能說明問題嗎?
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使用標準像說明他們愿意接受,不是山東省政府和基金會強加給教科文組織的。
記者:有人覺得設計孔子像只是一種藝術創作,它對傳播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并無多大價值。
王:這是沒有答案的爭論。
現在很多的爭論其實是在討論兩個問題,一個是學術問題,一個是文化傳播問題。
在傳播孔子精神的過程中,孔子像只是一個載體。但一些人在討論孔子像時其實已涉及學術方面的討論。
就像研究《論語》的專家,他不去從事學術爭論,而非要去討論載體,爭論是竹簡更利于傳播,還是印刷本更利于傳播孔子的思想。所以這樣的爭論是沒必要的。Y
《新京報》記者錢昊平
王大千:設計孔子標準像沒有商業目的。Y錢昊平圖
9月23日,中國孔子基金會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向海內外發布孔子標準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