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也樂
目睹也樂
目睹也樂
有一天上午,我在四川簡陽市馬號街古玩市場上,見一位青年人的集幣冊中,有一枚明代鑄造的“萬歷年造”背“八錢”銀幣。據集幣者稱:“這枚銀幣是從一農民手中購得的”。此幣屬生坑,徑4.7厘米、重26克。
經查閱有關史料,在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批注《歷代古錢圖說》一書的頂批中寫道:“萬歷某年造背二錢、三錢、五錢、八錢、九錢之銀錢,皆珍”。某雜志1997年第4期報道:“萬歷年造,背八錢、九錢的銀錢,一九五九年出土于北京郊區明末朱忠禧墓中”。“這兩枚銀幣很是珍貴”。
明初仿效元代做法,推行紙鈔,禁用金銀。后因經濟的發展,海外市場的開拓,貨幣需要量增大。明英宗正統年間“馳用銀之禁”,白銀取得合法的貨幣地位。于明神宗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至1620年)開采銀礦鑄行銀幣,先后鑄“萬歷年造”和“萬歷通寶”兩種紀值銀幣。由于鑄量極少,加之歷經戰亂和銷熔,存世很少。
我愛集古錢幣,今日有幸大飽眼福,實為人生的一大樂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