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凱作品集》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首發
《潘公凱作品集》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首發
《潘公凱作品集》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首發
時間:2006-09-30 09:30:00 來源:人民網
市場
>《潘公凱作品集》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首發
|
| 首發式上,潘公凱(中),右一為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 |
|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靜水深流——潘公凱作品展”于2006年9月28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是潘公凱先生在國內舉辦的第一次大型個人畫展,展覽將持續一周,并集中展出他的現代寫意風格水墨近作40余幅。
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靜水深流——潘公凱作品集》是潘公凱先生首本集結出版的大型畫冊,該畫集匯集了潘公凱先生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品百余幅,其中還有他本人的一篇《公凱自述》及八位藝術史論家的評論文章。這本由畫、文、史三者構成的綜合作品集,較為完整地展示出潘公凱先生的人生軌跡和藝術風采。
潘公凱先生重視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研究,對中國畫歷史、理論、筆墨、境界有深入理解與把握。他在繼承青藤、白陽、八大、吳昌碩與潘天壽等寫意花鳥畫傳統的基礎上,探索更為凝重、整體的現代感。作為美術史論家的他思維縝密,感覺敏銳,兼具學者的理性與畫家的激情。其作品多立意于對自我的感悟和生命的關切,韻深格高,落筆用墨大開大闔,建構起了注重黑白對比、簡括精深、渾厚大氣的個人風格。
在父親潘天壽先生注重畫家品格修養、堅持“士先器識而后文藝”的影響下,潘公凱先生始終將“格調”看作近代中國畫的核心評判標準,并在理論研究、創作實踐兩方面對于中國畫的“格調”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他的作品風格以大寫意水墨為主,此次展出的中國畫作品尤以表現荷塘夜色情景者居多。在這批書畫近作中,潘先生嘗試運用了經過現代性改造以后的“大筆大墨”,既提升了畫面的視覺張力,適應了現代大型展覽空間的展示需要,又保留了傳統筆墨注重筆墨韻味的優勢特色,使富有現代意味的“大筆大墨”在精神氣質和語言法度上與中國文人畫傳統主線實現了精神層面的契合。
此次展出的作品風格多樣,個人面貌鮮明。幾件大尺幅的作品,宏闊而清淡,意境深遠,彰顯了潘公凱先生對于筆墨、章法與境界三者關系的深入思考和掌控能力;而水墨小品與意象書法作品,則顯現出靈動灑脫、溫潤俊朗的風貌。這些被潘公凱先生自稱為“生命的痕跡”的水墨作品,濃縮了一位學者型畫家、中國最高美術學府決策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深厚理解與創造性表現,對天人之際的追問和面對歷史文化的深思。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