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繡娘繡《桃花扇》戲服
上千繡娘繡《桃花扇》戲服
上千繡娘繡《桃花扇》戲服
時間:2006-09-29 16:17:00 來源:揚子晚報網
收藏
>上千繡娘繡《桃花扇》戲服
“《桃花扇》28日就在南京上演了,我希望觀眾們能注意到戲里才子佳人們的衣服,這些精美的繡品也是古典文化的重要部分。”昨天下午,著名的“蘇繡皇后”姚建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忘為她深愛的蘇繡藝術做起了宣傳。今晚將上演的《1699·桃花扇》的服裝動用了上千蘇州繡娘參與縫制,其中李香君、侯方域的服飾是由姚建萍親自動手繡成的。演出中,李香君身著典雅秀麗的戲裝婀娜而來,衣袂飄飄間將江南的溫婉雅致一展無遺,整場戲如同上演了一場江南時裝秀。
今年39歲的姚建萍8歲就開始學習刺繡,憑著一手蘇繡絕活名揚海內外。她為《桃花扇》繡的兩套服裝被劇組珍藏著,只有在重要演出的時候才會用上。姚建萍說:“這兩件衣服不僅是用來穿的,它們不僅具有實用性,更重要的是作為藝術品來展示我們蘇繡文化,尤其全世界巡演時”。最初加盟《桃花扇》劇組,姚建萍感到頗有難度,“蘇繡講究的是‘精、細、雅、潔’,要求相對寬裕的構思和繡制時間,這個活卻時間很緊,要求很高。不僅要貼合劇中的人物形象,還要最大程度地展示美感和現代感”。經過反復思考,姚建萍有了自己的想法:“戲劇服裝不但要精細,還要符合舞臺的視覺距離感,所以我考慮要注重整體塊面效果,讓服裝遠看顏色近似花”。對于李香君的服飾,姚建萍設計了三套方案,最終選定了一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配色方案,既有高雅的整體效果,又有明朗的色塊效果。
獲獎無數的姚建萍坦言自己現在名望也有了經濟狀況也不錯了,下面要做一些對蘇繡傳承有意義的事。姚建萍花費大量時間到鹽城、淮安等地教授蘇繡技藝,而她的學員大多數都是當地的下崗女工。姚建萍說:“讓下崗女工學這門技術很適合,又能謀生又能發展蘇繡藝術”。下一步姚建萍計劃辦一所蘇繡學校,在全國招收初、高中畢業生專門學習研究蘇繡技藝,為這門古老藝術的傳承盡一份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