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驚四座 行走拍場
硯驚四座 行走拍場
硯驚四座 行走拍場
清道光 楊龍石制行旅澄泥硯
尺 寸:10.2厘米×5.4厘米×1.5厘米
估 價:35萬至55萬元
成交價:57.2萬元
此硯材取山西洚州澄泥所制,為我國四大名硯材之一。本硯形制精巧,便于出游攜帶,故名行旅硯。長方式,素堂,平坡淌流墨池。硯背覆手深浮雕飾“高士趺坐舉杯”造像,陽文署款龍石,即嘉慶、道光年間,江南琢硯第一高手楊龍石。
硯,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顏色,繪制圖案。到了清代至民國初期,我國的制硯工藝更是趨于精湛,名硯佳品不斷涌現。當時的石硯非常講究色澤、文采、聲音、嫩潤及年代、石坑、題銘等。到了現在,其功能已由實用轉為藝術欣賞和珍藏為主了,并在拍市屢屢創下佳績。一方石硯,既包含了復雜的制作工藝,又寄予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實為眾多藏家所鐘愛之物。
民國初期 陳端友制提梁卣圖端硯
尺 寸:15.8厘米×9.2厘米×2.4厘米
估 價:45萬至65萬元
成交價:55萬元
此方硯臺以端溪水巖老坑石所制,呈青紫色,集魚腦凍、蕉葉白、胭脂火捺等珍稀石理于一身,為端石硯材上乘之品。長方式,硯額鐫回文錦地饕餮紋,與覆手內深浮雕西周提梁卣的造型紋飾相呼應,并配紫檀硯匣。精雕細琢,巧窮毫發;磨礱細致,瑩潤勁挺。鬼斧神工之技,令后繼者望塵莫及。
民國初期 陳端友制鐘鼎圖端硯
尺 寸:17.3厘米×10.5厘米×3.5厘米
估 價:35萬至55萬元
成交價:38.5萬元
此硯用端溪宋坑石,色青紫,質潤勻凈。長方式,造型渾厚端莊,構圖文雅精致。硯表淺浮雕一東周編鐘;硯堂作合瓦式,起攔水線一圈;硯額作環鈕,鈕飾雙線卷云紋。硯背覆手內深浮雕一商鼎,立耳、深腹、外撇三足式,鼎身飾蟠龍紋一周。雕工細膩清晰,造型準確逼真,磨礱規整挺拔,為文房硯具中的精品。
清康熙 御銘松花石古鳳池硯
尺 寸:16.8厘米×12厘米×1.6厘米
估 價:25萬至35萬元
成交價:50.6萬元
此硯材取長白山松花江石。色呈淺艾葉綠,間黃、白二色細刷絲橫紋石理。硯呈長方式,硯額及雙緣以薄地陽文法飾卷草紋,至硯頦而止。長方硯堂,堂心微凹;外圍鼓起攔水線一周,后轉折作長方硯池堰;池穴四壁光素,底飾陰刻臥蠶錦地淺浮雕古鳳紋。硯背覆手內,鐫刻康熙皇帝御題硯。此硯應為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硯作的皇家經典藝術品。
清晚期 六舟禪師制梅花池端硯
尺 寸:20.2厘米×10.9厘米×3.6厘米
估 價:3萬至5萬元
成交價:35.2萬元
硯臺的琢制,取素雅平正為適度,以古拙淳實的線條為元素,類屬文人清客的游戲作品。端石采自典水梅花坑,作長方黻池式。色呈紺紫間丁香綠斑,似綠萼梅瓣落英紫池。硯額篆書題銘梅花池,署款“達受僧·六舟”,鈐印南屏僧六舟。硯側行書詩銘“半窗煙雨半窗梅,對景欲寫綠萼絕。卻見研池泛花影,墨香花香共徘徊”。硯背篆銘一片風雨煙波。銘辭寫景寓意,切合石品中的特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