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同學錄
60年前的同學錄
60年前的同學錄
那天我照例去舊貨市場淘舊書,照例在每個舊書攤前流連,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舊書攤前,我與這寫滿歷史滄桑的《同學錄》結緣了。
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我花了血本買下了這本《同學錄》。
這是西南聯大電訊專修科1940年編印的同學錄——一本32開橫排賬簿似的小冊子。封面以漢磚底紋為主圖,底紋間鑲嵌銀箔色;底紋上下兩條,兩條底紋之間,有一塊金色的長方地帶。金色的園地里,鏤空著同學錄的名稱。
《同學錄》以藍色為基調,圖文、表格均以藍色印刷。正文部分為質量上乘的藍綠色紙張印制。文字、題詞、紀念照均鑲有銀箔長方形邊框,名錄均以漢磚圖案為花邊襯于照片下方二分之一處,名錄最右側上下各留約2厘米空白印刷銀箔鑲邊裝飾線。
《同學錄》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序》,刊發聯大電機工程學系主任倪俊先生的《贈電專第一班同學》和電訊專修科1939年4月3日的開學典禮紀念照及第一屆畢業生1940年的合影。倪俊先生的序言并不長,不妨錄其中語句如下:
“在祖國抗戰斗爭中,全世界烽火漫天的狂潮里,電專第一班同學畢業了。諸君處非常的時代,要負非常的責任!
政府鑒于戰前工業之摧毀,戰后工業之復興;戰時消息之傳達,正在需要電訊人員,來完成這偉大工作中的一角,聯大電機工程學系,受政府之托,創辦電訊專修科的初衷,即基于此,諸君畢業后工作的目標,亦望本此準則,努力向前,勿負政府的期望……”
第二部分是訓詞,分別刊用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樊杰昌、查良釗、周蔭阿等校領導為“電專”同學的親筆題詞。最引人注目的是長期主持校務的校委梅貽琦和教務處長周蔭阿的題詞。梅先生的題詞說:“電訊工程為溝通聲氣傳播消息之利器,其在軍事上之為用尤屬重要。諸君在科兩年,粗具根底,今后望各本其所學,應用而宏大之,則于國家抗戰建國之貢獻豈淺鮮哉!諸君勉之。”周先生題詞則言:“國難方殷,無容茍安;用其所學,勿傲勿漫;嚴守紀律,切忌敷衍;精誠團結,勇往直前。”
后面三部分分別為師長名錄、同學名錄和學生生活照。而這些照片引起我的諸多遐想,聯大同學“游進知識海洋”的形象猶在眼前。
一次次翻閱眼前這精美、陳舊的《同學錄》,想像同學錄中的13位師長和20位聯大學生,心中感慨油然而生。恰如梁啟超先生1924年5月14日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同學錄所作的序言所說:畢業之名,非達名也。言乎學業耶?終身由之而不能盡,發憤者不知老之將至,學業之畢,其惟屬纊啟手足之時已耳。言乎職業或事業耶?家庭學校之覆育終,而對于社會之義務,正起始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