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藝術品市場“冷”中求變
蘇州藝術品市場“冷”中求變
蘇州藝術品市場“冷”中求變
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收藏藝術品,北京人是長線投資,上海人是短線投資,浙江人是風險性投資,而蘇州人是穩健性投資。然而,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的蘇州,卻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有差距。這使我們不得不對蘇州的藝術品市場作一番調查與思考。
藝術品市場冷清
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達的經濟是藝術品市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而蘇州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古城蘇州歷經2520多年,文化底蘊深厚。現今,蘇州申報批準的“文化遺產”占到江蘇省的一半。經濟發達,這也是有目共睹的。蘇州的人均GDP與上海人均GDP基本持平。然而業內人士總感覺蘇州藝術品市場太冷清。不久前,蘇州一家當地報紙報道稱,與北京、浙江等地的市場相比,蘇州的書畫藝術市場行情長期處于低位運行狀態。另據報道,蘇州一場油畫拍賣會“低價位的才300元,多數價位在1000元左右”。這些事實表明,蘇州藝術品市場呈現出低價位運行、低水平操作、低迷狀態的特點。
有業內人士將蘇州藝術品市場與杭州、北京和上海的作了一番比較:蘇州藝術品市場與杭州相比,可謂一冷一熱,可蘇州的文化底蘊和經濟發達程度不比杭州差,何來這么大的差距?和上海相比,蘇州文化底蘊的深厚程度超過上海,人均GDP也不相上下,可藝術品成交量可能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與北京相比,更似有天壤之別。
打破“財不外露”
歷史上的蘇州人具有精明、細膩的性格特點,也具有“財不外露”的傳統思想。這從某種角度講也制約了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稱,就藝術品銷售來說,上海不如北京,南京不如上海,蘇州不如南京。蘇州百姓購買熱情甚至都趕不上常州、宜興。蘇州人家里有好東西,不肯輕易示人。但有投資就有風險,過于穩健,往往錯失良機,從而影響一部分資金從藝術品市場被轉移。
集藏基礎缺失
有人曾說蘇州人“只長骨頭不長肉”。人均GDP雖與上海相同,可人員平均年工資卻只有1萬多元,是上海的一半。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巨大差距,使得經濟快速增長難以轉化為居民實際收入增長。
蘇州公務員群體和外企白領屬于中等偏上的收入群體,但其中一部分人為買房和子女教育投入了大量資金。而占人口大多數的一般企業員工年收入為1.5萬元至1.8萬元左右。這對于藝術品市場來說,缺失了一個強大的集藏基礎。畢竟對于普通老百姓和收入不高的工薪階層來說,每年投入上萬元購買書畫或其他藝術品是不現實的,他們考慮的是“生活”二字。
收藏市場亟須培育
培育蘇州藝術品市場,需承擔雙重任務:一方面是把中產階級培育成收藏家或收藏愛好者;另一方面是把有經濟實力的企業或企業家培養成固定的收藏投資群體。
在蘇州,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有人口袋里有錢,想投資增值,因為不懂,就不敢下手,這制約了一部分人對藝術品的投資。為此,畫廊、古玩商店在講誠信的前提下,需要引導消費者;蘇州美術團體和收藏團體也應該多辦一點講座,或一些專業性的鑒賞培訓班,擴大自身的功能和活動范圍,讓更多的人加入收藏隊伍。
從嚴格意義上講,蘇州藝術品市場尚未形成,也沒有形成規范完善的一級和二級市場,沒有形成一支高素質的經紀人隊伍,沒有一支穩定的從事藝術品投資的企業和收藏家隊伍。因此,政府的投入與關注就顯得格外重要。業內人士認為,蘇州的藝術家應該走出蘇州,更多地與國內國際藝術品市場交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