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交會”活動亮點迭出
南京:“文交會”活動亮點迭出
南京:“文交會”活動亮點迭出
昨天,首屆“文交會”進入第5天。記者在國展中心看到,“文交會”各項活動熱度不減,各展廳人流不斷,書畫拍賣、文物鑒定、動漫真人秀表演等活動,都吸引了不少觀眾。2000多市民請專家鑒寶象牙象骨筷子、木雕、書畫、劍柄……昨天上午“文交會”鑒寶專場上,2000多市民亮出淘得“寶物”與家傳“寶貝”請專家鑒定,9點剛過,現場已排了一條百米“長龍”。
江南貢院院長周道祥、書法鑒賞家吳之江等6位字畫、陶瓷、古玩雜件方面的專家“坐鎮”鑒寶臺,為市民免費鑒寶。
排在隊末的李志勝是位古玩迷,每周都要去朝天宮淘寶一次,此次專程趕來為淘得寶貝“正名”。采訪中,他小心翼翼地打開手中的紅匣子,捧出一個拳頭大小外觀酷似青銅的鼎,“這是3年前從朝天宮淘來的龍泉瓷器,今天請專家鑒別它的名稱與年代。”
鑒寶的結果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據現場專家介紹,一個上午共鑒定了3000多件“寶物”,其中絕大部分是近現代作品。總體上看,市民手中的“寶物”真假參半,而書畫作品真品只有十分之一。盡管這樣,真品比例比起以往的鑒寶會已經算很高了。
“真假并不最重要,關鍵是喜不喜歡。”書畫鑒定專家吳之江說,半天看下來,市民手中的“寶物”精品并不多,這在情理之中。南京有一大批文物、書畫愛好者,淘寶市場也非常活躍,普通市民和淘寶愛好者限于專業水平,有時難免淘得贗品和一些價值不高的作品。對于收藏愛好者來說,只要“寶物”能夠養情怡性就行,不必太過追求作品的價值和真偽。當天拿來鑒定的有的雖然是贗品,比如有兩幅模仿武中奇、尉天池的作品,結體和氣韻都不錯,收藏者拿回家常把玩也未嘗不可。盡管如此,現場還是出現了令人激動的一幕:專家慧眼識出一個2500多年前的青銅豆。這件真品的主人是一位劉姓女士,她告訴記者:“這是一件家傳寶物,之前從未鑒定過,今天終于驗明正身。不過,畢竟是傳家寶,不打算賣掉,只想好好地收藏起來。”言語中,劉女士流露著興奮與得意。書畫藝術展成最大亮點第二屆中國(南京)書畫藝術博覽會文交會展區連日來人氣持續“升溫”,成為“文交會”最大亮點之一。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書畫愛好者在展位前流連。展區分成全國專業畫家展、省內畫院及藝術院校團體展、近當代中國書畫名家拍賣展、中西方名家油畫拍賣展、國內外工藝品展、全國少兒書畫大賽獲獎作品展、名家書畫邀請展、書畫專業媒體展等8個板塊,展出的書畫作品少則幾十元,也有上百萬元的,滿足不同愛好者的口味。在中西方名家油畫拍賣展區,愛好油畫作品的沈先生花近千元買下3幅油畫。“這兩天我都來看畫了,但一時拿不定主意,沒想到今天再來時,不少中意的已經被買走了。”她對自己挑中的畫很滿意,“都是關于荷塘景色的,掛在家里很有味道。”“漫迷”角逐真人秀大賽從文交會開幕首日起,國展中心A廳一直熱鬧異常,音樂不斷。這里每天都有數十個身著奇裝異服的年輕人在動漫真人秀大賽上一展身手,引來觀展市民不斷的掌聲。
據大賽策劃人魏巍介紹,本次大賽吸引了38支南京都市圈隊伍參賽,總計參加人數達350人,活動受歡迎程度、參賽隊伍表演水平之高都大大超過原先預料。從參賽隊伍的分布來看,大中專院校學生最多,約占六成,他們在比賽中自己設計服裝、道具,自己創作參賽腳本,體現了很強的創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魏巍出生在南京,現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魏巍說,此次表演中,除了“黃毛”、“紅毛”(外國作品中常見的人物造型)外,此次中國原創動漫畫家丘天的作品《邂逅》也被搬上舞臺,峨冠博帶的中國古人登上了文交會動漫真人秀的表演舞臺。
按照賽程,每天安排6組以上比賽,前4天角逐出當天的團隊冠軍,并根據觀眾投票公布各單項獎提名;在最后一天比賽中產生總的團隊冠軍,并揭曉各單項獎的獲獎名單。今天是文交會最后一天,動漫真人秀將產生最后的總冠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