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記錄鏡頭下的北朝鮮
荷蘭人記錄鏡頭下的北朝鮮
荷蘭人記錄鏡頭下的北朝鮮
時間:2006-09-26 11:53:00 來源:世藝網
收藏
>荷蘭人記錄鏡頭下的北朝鮮
 |
紀錄片專場放映:荷蘭人記錄鏡頭下的北朝鮮
地點:草場地工作站
時間:2006年9月23日,下午3點開始
主持:吳文光
Pieter Fleury(紀錄片《北朝鮮:生活中的一天》導演)出席放映并與觀眾交流
影片為英文字幕,放映現場中文同聲傳譯:陳心中
北朝鮮,一個和我們彼此相鄰,但一直靠傳聞了解的陌生國家,包括那里的人民、生活、感情、夢想和希望。兩部荷蘭紀錄片工作者的作品帶我們進入那里,一次通過紀錄片之橋進入陌生之地的途徑。
影片1:《漸漸聽到的平壤之聲:一座架設到北朝鮮的音樂之橋》
PYONGYANG CRESCENDO:A musical bridge to North Korea
導演:Hans Hermans、Martin Maat
片長:53分鐘
制作時間:2005年
有關作品:
在一個被描述成“邪惡軸心”的國家中,音樂成了一種連接那些被隔絕的學生們的“普通話”。德國人Alexander Liebreich是被允許進入北朝鮮和那里的學生工作的第一個歐洲音樂指揮,2005年5月,為德國學院交流計劃的支持,在北朝鮮平壤,他有了10天時間,去教授那里的學生指揮他們之前從未領會過的音樂。
片中有兩個學指揮的學生,一個是熱情積極但害羞的女生吳云美(O Un Mi),另一個是讓人不太放心的男生韓晟俊(Han Song Hjong)。吳在指揮馬勒的深刻緩慢的憂傷音樂作品之前,必須得抗爭來自她的北朝鮮老師有關女人無法指揮馬勒音樂的偏見。她能夠戰勝一個男性的挑戰者,同時也敢于打開自己,在樂隊面前釋放出自己內心的能量嗎?
北朝鮮以外的電影人極少有機會去到那里拍攝,所以某個獲得這個機會的電影人只能在特定的條件下拍攝,比如說,被訪問者只能是來自官方選定的人物,拍攝場地當然也是規定好的。但是對于現在這部片子,情況不一樣,兩個荷蘭電影人能夠在平壤音樂舞蹈大學里自由拍攝,沒有被任何方式阻止。這應該是一個罕見的可以了解的機會,尤其是對于那些一直隱瞞在真相之外的、認為這個國家有些東西尚不理想“外部人”來說。
影片2:《北朝鮮:生活中的一天》
North Korea,A Day in the Life
導演:Pieter Fleury
片長:48分鐘
制作時間:2004年
有關作品:
通過姜成輝(Hong Sun Hui)的家庭,這部紀錄片帶領我們進入了北朝鮮的日常生活,進入到人民愛戴的領導人金正日領導下的國家。幸福的人們把歌唱他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從他們的臉上,我們可以感覺他們的感情完全沉浸其中,或者他們的某種信仰超越了簡單的政治宣傳?
導演簡介:
Pieter Fleury,出生于1955年,1978年畢業于荷蘭電影學院
(Eindexamen Nederlandse Film Academie)。1983年開始拍攝電影,主要作品除《北朝鮮:生活中的一天》,還有《超越東京》等。
放映咨詢電話:6344 6143
聯系人:裴延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