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頤和園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工程歷時六百三十天于本月二十三日竣工,三大標志性建筑——佛香閣、排云殿、長廊重現了光緒年間的歷史原貌,重新開門迎客。
頤和園管理處副園長叢一蓬告訴記者,本次修繕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頤和園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距一九五三年的頤和園大修已隔半個世紀,總投資六千余萬元,修繕古建面積九千三百九十平方米。
修繕工程以“保護文物古建筑的原貌、不破壞文物價值,修繕的部位應盡量利用舊料,并與原有的風格保持一致,盡量恢復其歷史原貌和風格”為原則。例如,修繕時舊琉璃瓦的使用達到近八成七,只有那些斷裂、有隱痕及釉面剝落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琉璃瓦件才進行更換。這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歷史痕跡,避免了因追求片面的“金碧輝煌”而破壞建筑原有的歷史文化信息。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古建的彩畫風貌,動工前所有的彩畫都根據“頤和園彩畫評估系統”進行全面系統的價值評估,凡是有價值的原有彩畫均進行保留,用軟毛刷刷掉彩畫表面塵土和蜘蛛網等進行除塵保護,拍照保留歷史資料。
據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王世仁透露,本次修繕的另一大難題是棚壁糊飾。目前,棚壁糊飾技術已瀕臨滅絕,掌握此類技術的匠師全國不足五百人。這次修繕專門邀請故宮八十高齡的老技師出山進行指導。修繕后的排云殿內檐采用了安徽潛山的傳統作坊制造的仿乾隆高麗紙、蘇州絲綢博物館生產的仿制宮廷用芝麻紗以及河北香河的綠色團龍萬字不到頭銀印花紙,延續了清代皇家建筑棚壁糊飾的面貌。
九月二十三日,北京頤和園排云殿建筑群重新翻新的琉璃瓦在晨光的映襯下流光溢彩。當日,歷時六百三十天的佛香閣、排云殿、長廊——頤和園三大標志性建筑修繕工程竣工,正式向游客開放。此次大修,為北京實施“人文奧運”文物保護項目中的重點工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