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佛香閣修繕后重開
頤和園佛香閣修繕后重開
頤和園佛香閣修繕后重開
經過六百三十天的修繕,北京頤和園佛香閣、排云殿、長廊三大標志性建筑昨天上午重新開放。
北京「競報」今天報導,這是建國以來頤和園主景區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總投資達人民幣六千余萬元。
報導說,重新開放的佛香閣、排云殿景區更加突出古建筑蘊涵的文化性、歷史性,排云殿及四配殿內的陳設,重現昔日慈禧壽慶典禮時的盛況。
殿堂內陳設著當年由王公貴族進獻的壽禮,排云殿大殿正中慈禧寶座后面擺放著大學士崇禮進獻的沉香木雕八仙慶壽壽字,東套間內擺放著由恭親王奕忻進獻的紅珊瑚盆景,西順山殿內陳設著由崇禮進獻的沉香壽山和榮安固倫公主的丈夫符珍進獻的木根壽山。
德輝殿曾是帝后在佛香閣禮佛時中途休息更衣的地方,現在作為介紹古建筑修繕工藝的展覽向游客開放,游客可以近距離觀賞晚清的內檐裝修與古建筑構件實物,如本次大修替換下來的排云殿大吻獸與轉輪藏正殿屋脊的福祿壽三星。
站在佛香閣上,俯視排云殿等殿堂,細心人會發現屋頂的琉璃瓦大多還有破損的痕跡,這些舊瓦更多集中于屋頂的前坡。
頤和園副園長叢一蓬表示,在本次大修中只有那些損壞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琉璃瓦件才進行更換,約百分之八十四的舊瓦片被當作「寶貝」,繼續使用,新瓦多使用在后坡或不明顯處。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筑的歷史痕跡,避免因追求片面的「金碧輝煌」而破壞建筑原有的歷史文化信息。
更換幅度較大的就是將原來的水泥地面更換成青磚,彩畫和佛香閣寶頂進行貼金,其它都是修補和添配工作。其中彩畫和寶頂共享金箔約六十九萬張,寶頂使用雙層加厚金箔,可以保持五十年以上,使修繕后的古建筑群看上去富麗堂皇而不失歷史滄桑。
彩畫在修繕前,所有的彩畫都根據「頤和園彩畫評估系統」進行價值評估,凡是有價值的原有彩畫均進行保留,用軟毛刷刷掉彩畫表面上的塵土和蜘蛛網進行保護,并使用高麗紙進行「拓片」,一式兩份,用于存檔和繪制。
這次修繕保留下來的彩畫有轉輪藏一層金步彩畫、長廊彩畫、佛香閣內檐彩畫。
轉輪藏正殿屋脊的福祿壽三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經歷百年風雨的侵害,三壽星的表面已出現裂痕與脫釉,為更好地保護這些特殊文物,最后決定用復制品替代原件,原件作為文物收藏在德輝殿同時向游客展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