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是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是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是傳承人
“我認為傳承人的問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特別是手工藝保護最重要的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慶善的這番話,引起了正在南京參加保護人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統手工工藝國際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的共鳴。9月24日,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統手工工藝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會上,6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就目前形勢下如何保護傳統手工工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如何進一步傳承、管理和發揚光大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張慶善表示,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問題非常突出,中國藝術研究院在80年代初期曾經到安徽錄了14個小時的徽戲,等到2000年安徽成立徽戲研究中心時,很多劇種與代表性作品都找不到了,反過來到藝術研究院找資料。一個老藝術家的去世可能就帶走了包括代表作品在內許多重要的遺產,更不要說其絕世的藝術了。
《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主編、南京藝術學院吳山教授對認為,傳承人同樣是手工工藝保護的重要問題。他表示,當前的手工藝教育非常薄弱,基本上沒聽說有院校專門為手工藝培養招生,設立一個本科專業,這個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國后南京藝術學院曾辦過手工工藝方面的課程,設了紫砂、刺繡、漆器、雕塑四個專業,就起了不少作用,一些手工藝人經過培訓后,有的成了工藝大師,有的成名成家。南京云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也表示,傳承人問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對此南京云錦研究所已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他們與南京中華職校、浦口中專聯合辦學,培養服飾與公關人才,以及織造設計人才;他們還招進大學生,向他們傳授手工操作知識;下一步,云錦研究所還計劃與南京大學合辦一個云錦專業的研究生班,以給所里具備大專學歷的人才一個繼續深造的機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