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早期地圖
頤和園早期地圖
頤和園早期地圖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最杰出的代表,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和文明的有力象征。199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作為中外聞名的旅游勝地,歷年來關于頤和園的游覽地圖多如春花,世所常見。不過,我收藏的一張頤和園地圖卻是極其罕見的!
首先,這是我見到的出版時間最早的地圖。
本圖名為《實測頤和園路線圖》,出版于“癸丑年冬至日”,即1913年12月22日(陰歷十一月二十五日)。此時辛亥革命剛剛結束不久,頤和園還在清遜帝內務府管轄之下。民國政府開放頤和園供公眾游覽是在1924年以后的事。因此,作為一張現代地圖,這一張很可能是頤和園歷史上最早的實測圖了!
其次,這張圖又是罕見的民初出版的中英文地圖。
本圖所載頤和園內重要景觀均有英文譯名,圖內標題為“頤和園最新測量路線指南”,翻譯為“THE LASTEST OF PEKING YU HO YUAN”,不知是否可作為頤和園最早的拼音翻譯?其他翻譯也頗可咀嚼,即音譯中還有意譯:如“雙亭”翻譯為“2 TING”,“戲臺”翻譯為“THE STACGE”,“石舫”翻譯為“MARBLE BOAT”等等。
第三,本圖應屬民間制作,制作者署名為“大有莊劉氏測繪并識”,從題款的名章看,這個“劉氏”叫劉濟。
劉濟在“附記”中說:“凡游此園者咸以興趣而來。渠料園內路途分歧,宮門繁盛。時有游客不明方向,迷其徑者日見所聞,并且虛糜光陰輒以未能窺其全豹,殊引以為憾。鄙人有鑒于斯,特制精確路線指南詳圖,并繪其方向指標及中外各文注解,以供游客按圖索驥。如蒙按照指標游娛,不惟參觀全園風景時間經濟,而且絕無迷途之虞也?!庇纱丝矗@位劉先生實在也是有些“雷鋒精神”的。從文字的內容還可以間接證明,在頤和園1924年正式向公眾開放以前,園內的游客已經不少,而且肯定有不少外國游客,所以才會有出英文版的必要。
有關劉先生的資料我查到的不多,只知道民初修《清史稿》的時候,他是清史館的會計科長。1914年春,北洋政府國務院呈請設立清史館,纂修清史。3月9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的形式,批準了國務院的呈請。參與清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員前后有300多人,前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為清史稿總撰,上班地點在故宮東華門內,原清朝國史館和會典館館址。清史館成員大多是文人及前清舊臣。不過從“會計科長”劉濟能測繪地圖還能翻譯英文來看,此君應該有過留洋經歷并且是理工科背景。剩下的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本圖地理要素為豎式,但圖題和附記均為橫式。圖高55厘米,寬39厘米,石印黑紅兩色,水面的局部套了一些青綠色,有等高線,未標高程。本圖有封套,封套圖名與圖內名稱不統一。這種不規范的出版應該與民間制圖有關吧。
作為早期的頤和園地圖,本圖因其年代早、制作精良和存世罕見,是一件難得的收藏精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