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處文物重點搶修 京郊“六景”重現
百處文物重點搶修 京郊“六景”重現
百處文物重點搶修 京郊“六景”重現
時間:2006-09-22 14:29:00 來源:北京晨報
市場
>百處文物重點搶修 京郊“六景”重現
|
| ( 未來5年要完成東胡林遺址、圓明園遺址等考古發掘、科研項目的研究和報告) |
|
■整治“兩線”景觀 ■恢復“五區”風貌 ■重現京郊“六景”
“從今年起至未來五年內,北京市文物局將對不少于100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建筑進行重點搶修。”這是昨天發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中的一項內容,由北京市文物局、市發改委聯合公布的這一規劃是北京市文博事業未來五年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它對北京文物古跡的保護、博物館事業的建設、文物市場的管理等工作進行了指導。
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以舊城和歷史文化保護區為中心,保持傳統風貌特色,制定故宮及其緩沖區的專項保護規定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文博事業將重點發展九大任務,其中一項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北京市將嚴格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使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得到整體保護。同時以舊城和歷史文化保護區為中心,保持傳統風貌特色,制定故宮及其緩沖區的專項保護規定。在堅持“原址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將依法制定《北京市具有保護價值建筑的認定暫行標準和程序》,提出一批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筑、城市景觀線、對景建筑名單報請市政府公布。
“十一五”期間還將完成御河、三眼井、白塔寺、大柵欄、鮮魚口等歷史街區整治試點項目。”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介紹說,北京將按照專家建議和政府決策,合理區分危房和舊房,逐步改造危房,消除安全隱患,改善胡同、四合院內的基礎設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對形制較好、可成片保護的胡同、四合院要進行整體保護。
而且,要上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使“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數量達到350處。
重點搶修100處文物
整治“兩線”景觀、恢復“五區”風貌、重現京郊“六景”
“加強文物建筑的搶險修繕,重視對優秀近現代建筑的保護和合理利用。”記者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文物局要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繕中長期計劃》,落實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百處文物建筑的修復。重點是全面落實“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提出的整治“兩線”景觀、恢復“五區”風貌、重現京郊“六景”的目標。完成皇城景區、什剎海風貌區、國子監古建筑群游覽區、琉璃廠傳統文化商業區、古城垣景區以及京西風景名勝區、北京段長城風景保護區、帝王陵寢保護區的文物建筑修繕工程。
同時要配合各區縣政府對不少于100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建筑進行重點搶修,繼續加強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維修。基本完成十三陵、天壇、故宮、頤和園主要文物建筑修繕與周邊環境的整治。加大對北京段長城的搶險維修,完成懷柔、密云等重點地段長城的修繕。
而且,還要高質量地完成奧運場館工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北京段沿線的考古工作。配合房山區政府力爭完成琉璃河黃土坡村的搬遷工作,落實琉璃河遺址墓葬區、城址區的清理發掘工作。
此外,還要完成東胡林遺址、琉璃河遺址、金陵遺址、圓明園遺址、石景山金代壁畫墓等考古發掘、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和專題報告。
新聞背景
北京博物館家底
“十五”期間,北京博物館的數量以每年2到4座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年底,全市登記注冊博物館達到130座,館藏文物323.8萬件(套)。2005年當年舉辦固定展覽206項,臨時展覽437項,接待觀眾2923.7萬人次,成為北京旅游業的支柱之一。
推進國家博物館改建、中國科技館三期工程、中國農業博物館擴建、北京美術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等重點建設項目
“提高博物館保管、研究、展示和服務水平,改善博物館基礎設施條件,使北京地區博物館整體水平位于全國前列,建立與首都北京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國際都市的城市性質和特色相匹配的博物館體系。”這是對于北京市博物館建設的新要求。
據悉,北京市博物館建設今后將整合北京地區博物館存量優勢,發揮博物館宣傳、教育的社會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設、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北京悠久歷史文化教育中的基地作用,同時實現將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相結合。
通過5年時間的發展,北京的博物館年固定與臨時展覽的項目將超過300項,年接待觀眾人數超過3000萬人次。從今年起到2008年奧運會期間,實施“雙兩百”展示計劃,推出有特色的固定展覽200項,臨時展覽200項。
同時,要推進國家博物館改建、中國科技館三期工程、中國農業博物館擴建、北京美術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等重點建設項目;完成老舍紀念館擴建、徐悲鴻紀念館改造工程、妙應寺白塔管理業務用房、老山漢墓保護展示用房工程。
建設國際古玩交易中心
古舊藝術品市場的年經營額超過25億元,爭取達到30億元,同時力爭使境外回流文物占到拍賣品總量的35%
“到2010年,爭取將北京建設成國際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北京文博事業“十一五”規劃要求,北京要創建古玩藝術品拍賣交易中心,實現首都北京不僅具備適應國際藝術品交易的頂級高端市場,同時也有滿足各類愛好者和收藏者需要的大眾市場的發展目標。引導和規范文物經營,制定文物博物館系統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政策,活躍和繁榮古玩藝術品流通市場,使其成為北京獨具優勢的文化產業。
到2010年,北京古玩藝術品拍賣年經營額將突破150億元,爭取達到200億元。全市古舊藝術品市場的年經營額超過25億元,爭取達到30億元,同時力爭使境外回流文物占到拍賣品總量的35%。
“2010年前,北京將建成‘北京藝術品拍賣中心’大廈。”市文物局有關人士表示,北京將重點推動以古玩城、潘家園舊貨市場為中心的文化藝術品經營基地的建設工作,力爭到2010年使文物商店的年經營額提升到2億至3億元。爭取自2007年起,每年或每兩年在北京舉辦一次具有國際水準的“北京國際藝術品博覽會”,吸引世界各國的著名收藏家、藝術家、企業家參會,并努力使之成為世界品牌。
新聞鏈接
北京投巨資修繕文物
從2000年至2005年,北京市政府決定實施“3.3億文物保護工程”和“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撥款6.9億元用于全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80個文物建筑的搶險修繕項目,帶動各區縣、各相關單位配套資金50億元,搬遷不合理占用單位430余個,居民6000余戶,13萬平方米文物建筑得到騰退、修復,不僅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市長期以來文物保護經費不足、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的局面,而且為全市文物保護工作的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元土城遺址、明城墻遺址、十三陵德陵、歷代帝王廟、永定門城樓、長椿寺、普度寺大殿等一大批重點工程已經完成并對社會開放。全市6處世界文化遺產進入全面修繕期,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得到搶險加固,故宮午門、武英殿,天壇祈年殿建筑群,黃花城和古北口段長城,頤和園佛香閣古建筑群得到修繕,十三陵康陵、慶陵修繕工程相繼完工。
本版撰文 首席記者 楊玉峰
鏈接背景
北京文博事業
發展狀況
“十五”期間,國務院和市政府陸續公布了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和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實施第五批、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05年年底,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4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68處。歷史文化保護區43片,地下文物埋藏區36處。國家級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7家。
北京文物法規
建設狀況
“十五”期間,市人大、市政府頒布了《北京市明十三陵保護管理辦法》、《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北京市博物館條例》、《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等。這些法規、規章的制定和實施,使北京市的文物保護、博物館事業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軌道,為本市文博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